回望:集中供地半年有余,江苏土地市场的三个变化

核心提要:

一、政策进一步收紧

二、市场由热转冷

三、央、国企市场份额提高

好地网10月6日讯(研究员 周吉羊)  今年初,随着“两集中”政策的推出,集中供地的阵营不断扩容,也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全国房地产市场的风向。

对于江苏省而言,最早出地的是无锡,在3月29日挂牌了第一批地块,至今已过去6个多月的时间。

如今,南京、苏州、无锡等重点城市都已完成前两次出让,无锡率先在9月底挂出了第三批的地块。而这半年来,江苏的土地市场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好地网认为主要有三点:一、规则持续调整政策进一步收紧;二、经历了上半年的高位后,市场开始下行;三、央、国企拿地比例提升。

一、政策进一步收紧

①出让规则调整

江苏各地出让规则汇总

·无锡:首批中16宗地块,2宗采用“限地价+摇号”方式出让,其余14宗地块达上限价格后进入竞租赁住房建筑面积阶段;到了第二、三批,竞价方式全部为封顶后摇号。

·南京:二批次全部采用“限房价、定品质、竞地价”的新模式,与之前要求的“限房价、竞地价”相比,多了“定品质”这一要求。

此外,其他城市也相继设置了上限价要求,达上限后采用摇号、一次性报价或竞保障房建设资金等方式确定竞得人。

江苏土拍规则地图

②上限溢价率下调

·南京:二批次出让的涉宅地块,最高溢价率均在15%以下,相比之前20%-30%的上限溢价率,下调了5%-15%左右。

·无锡:三批次20宗地块,最高的上限溢价为15%,若全部封顶摇号成交,平均溢价率为10.4%;而二批次这一数值为12.1%,首批为16%,若计入自持面积,实际溢价率相差更多。

·苏州:在二批次的补充公告中,对5宗地的一次报价有效区间上限价格进行下调。

③竞拍门槛提高

苏州和南京在二批次中,相继从限定房企资质、提高保证金比例、严审资金来源、控制股权变更等多个维度,提高了地块的竞买条件,以降低土拍热度。

另外,苏州、无锡还对“马甲”战术进行了限制,保证拿地的均分化。

二、市场由热转冷

市场方面,在经历了上半年的高点之后,开始进入下行通道,土拍热度持续降温,触顶地块比例大幅下降,流拍比例上升。

对比南京、苏州、无锡前两次出让,触顶地块和底价、流拍地块的占比均出现了大幅的变动。

南京、苏州、无锡前两批次成交对比

二批次中,三个城市触顶地块占比均下降了50%左右,底价成交地块的占比则有30%左右的增加,同时流拍/撤销率也进一步上涨。

总体下来,二批次的平均溢价较之前降幅明显,市场呈遇冷态势。

三、央、国企市场份额提高

不久前结束的南京二批次出让中,央企、国企累计拿地金额占比77%,相比首批次的49%,增长近30%左右。

同样,苏州二批次中国有资本拿地金额也占比高达81%,对比首批的58%,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好地头条
24小时热点

微信扫一扫

转发给好友 |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