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良渚土拍观察:杭州地价又现涨势!又见加预期!限价下房企拿地策略如何突围?

核心提要:

一、如何评价20327元/平米这个价格?

二、德信零利润拿地背后的动力是什么?

三、好地点评: 又见加预期,限价下房企如何拿到地?

相关链接:

【2.27土拍前瞻:良渚储运路东地块,将拍出多少价格?】

【2.27土拍预测:这宗命运曲折的地块,谁将是其真正的主人?】

文/好地网 卢丹

今天,一宗四度挂牌的地块终于“找”到了等待了5年半的真正主人:良渚储运路以东82亩宅地,由刚刚昨天在香港上市的德信中国经过90轮报价,击退近20家竞争对手竞得,地块成交楼价20327元/平米,成交总价22.2187亿元,溢价率30.55%。

地块指标

地块位置图

地块现状(距离北侧地铁4号线储运路站约300米)

这样一宗特殊的地块成交,为市场也带来了特殊的意义:

1.这是春节后首拍,结果显示,地价涨了!德信地块相比位置毗邻的世茂地块(去年7月出让的),高出了2635元/平米,涨幅14.89%

杭州土地市场由热转凉的标志月份是去年7月,当月一批地块出让价格低于市场预期,其中7月20日世茂地块出让的时候,恰逢行情转凉后的一个低谷,世茂在无人竞争的情况下底价拿到地。而今天的出让结果,则标志着杭州土地价格已经从低谷往上涨了15%左右!

2.今天的得主是德信,昨天刚刚赴港成功上市,这是上市之后首次拿地

德信拿地素来谨慎,但是这次却创下良渚新城地价新高,在上市之后拿地胃口大开。据好地网了解,德信目前积极寻找土地资源,预计在上市之后将开启拿地季。

房企上市后加快圈地是一个普遍现象,此前的融信即是一个例子;此外,南京银城预计将在下个月香港上市,也有望在上市后加快拿地的步伐。

2月26日德信赴港上市

3、此地价创下了良渚地价新高,此前的新高是世茂创下的17692元/㎡,在余杭土拍历史上,超过2万价格的这宗储运路地块,可以排到第四位。

地块四次挂牌情况

今天良渚地块的成交,这不仅是德信成功上市后的开门红,更是杭州新春开年后土地市场的开门红,为接下来的集中推地释放了温度较高的市场信号。

杭州土地市场由凉转暖,地价又涨了!今天的土地出让,还有以下两点值得关注——

一、如何评价20327元/平米这个价格?

若以地块20327元/平米为测算,良渚地块的保本房价为31740元/平米

若车位按照1:1配置,乐观估计售价20万/个,扣除掉地下成本(按照10万/个),折算到每平米的售价是1000元(按每套100平米计算)。

综述,德信地块实际保本房价为30740元/平米

(测算过程:建安成本按照4000,精装成本按照2000,税费按照售价的14%计算,建安成本的利息按照年息6%,期限18个月。)

目前板块内没有在售可对标的楼盘,最近开盘的例如德信海德公园毛坯21000元/平米、万科杭宸精装售价仅23000元/平米,属于拿地较早,拿地成本较低,被严重限价的项目。

板块内最近将开的新盘为一路之隔的世茂项目,世茂方面预期售价为30000元/平米的售价(不含车位),德信地块保本房价比世茂预期售价高出了2.4%。当然,世茂最终能批出多少还未知,后期价格能否适当拉高也在未知数,一切取决于政府审批价。

上塘高架两侧项目分布情况

按照世茂的预期售价30000元,今天德信的拿地价格基本保本。

由此,我们认为,今天德信的拿地行为是基于世茂预期售价下的零利润拿地,或者是属于较为典型的加预期拿地。

二、德信零利润拿地背后的动力是什么?

今天的得主德信,对良渚新城板块上塘高架东西两侧兴趣浓厚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该区域有其成功的开发范例:

在离今天的地块西北方向900米处,有海德公园项目,拿地时间为2016年1月27日,当时拿地楼面价为5001元/㎡。并在2018年12月19日最后一批房源(共计174套,均价毛坯2.1万元/㎡)摇号结束,摇号人数达到5934人,中签率2.9%,目前已经售罄。

5000的地价卖2.1万的毛坯,收益不菲。德信势在必得也在情理之中。

今天参拍的20多家房企中,据好地网了解,与德信拼抢至最后几轮的是大家与荣盛,其中大家是杭州本土房企,荣盛是意图首入杭州的新面孔。可见,除了德信之外,大家和荣盛的摘牌决心也非常之强。

地块最后几轮报价情况

那么,为何在周边新房售价仅2.3万的情况下,土地价格拍出了超两万的价格。为何这么多房企去抢地呢?

好地研究院认为——

首先,核心要素是对于限价放松或者提高的预期:

今年2月份,绿城沁园二期开盘预售备案价格为54000元/平米,比上一期高出了4500元/平米。这一调整被视为杭州高价项目限价松动的强烈信号,无疑提振了市场的信心。

周边城市限价放松的众多迹象,一月份社会融资放出巨量,这些都是鼓励房企加预期拿地的积极因素。

沁园两次开盘情况对比

这样的大背景下,结合地块的多重优势,开发商最终出价的胆子自然要大一些。

据好地网了解,板块内海德公园开盘时间是在2018年12月中旬,迄今已经两个半月。按照杭州板块内六个月没有新盘销售则限价重新调整的方式,等到世茂项目面市的时候,价格体系大概率会迎来新一轮的调整。

好地研究院在与业内人士沟通中,基本还原了房企的拿地心理:

1、若世茂能够批出3万的价格,那么位置比较好的德信项目可以批的价格必然不会低于世茂;若能批出3万的价格,加上车位销售,已经基本不亏,甚至有微利。

2、如果能批到3.1-3.2万,或者车位价格能卖20万以上,那么就能锁定一定的利润空间。

其次,加预期还有另外两个因素:

1、之所以对于项目售价超过三万每平米有信心,是因为杭州市对于大城北的开发使其周边配套将越来越成熟,这个距离武林广场约8公里,开车从上塘高架走仅仅不到20分钟的项目,又位于运河边,周边邵逸夫医院,万象城等多个项目将落地,这是项目最重要的现实支撑与配套利好。

项目周边利好因素

2、产品创新上也是争取溢价的空间——

1)做些跃层产品,可以在价格上有一些溢价;

2)适量做些高低配,利用与运河仅仅隔着绿化带,做些拥有较好景观的产品,来提高溢价。

地块航拍图

三、好地点评: 又见加预期,限价下房企如何拿到地?

文/谢晓峰

本次出让,属于较为典型的加预期拿地,因为按照板块内在售项目的限价倒推,这个价格必亏无疑,但是如果限价不是现有的板块最高售价2万3,而且突破限价,变成3万,或者3万以上,项目就有可能保本甚至盈利!

但是,这种加预期与没有限价时代完全不一样:

在没有限价的时代,尤其是在上涨的年份,一般各家房企的预期不一样,出价也五花八门,但是在限价时代刚刚开头的时候,像2017年下半年,大多数房企照样按照原先的思路加预期拿地,认为限价持久不了,不久后等项目开盘限价将放开,结果,当限价动真格之后,一些项目陷入开盘即亏损,不开盘则财务成本不断上升的困境。

但是,刚性的限价,或者说如果限价一直持续几年不变的话,在一个卖方是政府,垄断了土地资源,买方又是市场化运作的众多房企的土地交易市场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一定要实现,只能使市场消失:土地卖不出去,因为拿地即亏损,第一批房企不相信,会加预期去尝试,比如2017年,结果项目陷入困境,第二批房企就不敢去尝试了,比如去年下半年。

那么,使房企有加限价的预期,或者说,让买方有限价可能提高的预期,这是政府调控中关于限价预期管理的核心内容。

事实上,从祥符的中城汇批出4万的价格,对于后续该板块内运河东2宗地的出让起到了促进作用。

而申花绿城沁园项目提价4500元每平米,则对春节后整个市场都是一种提振作用。

从中期来看,地价房价整体大概率往上涨,限价仅仅是阶段性的,如果价格几年限制不动,房地产市场一定停摆。

如果房地产市场不停摆,只有一种选择,限价放松!

而限价放松必然会迎来部分价格价值被严重压抑区域的反弹,基于这个因素,对于一些价格被严重压抑的板块的项目,迟拿不如早拿!因为限价放松预期一旦变成现实,机会就消失了,更多的房企会出更高的价格抢地。

今天,猪年第一拍给了市场的启示是——

从去年7月开始土地市场退烧转凉的状态结束了,杭州地价开始重拾涨势!直接导火线来自部分项目限价的提高。

一些由于限价原因价值被低估的区域,零利润拿地的策略将作为过渡阶段的行为失效了,加预期将正式成为猪年上半年的主流策略。

当然,在限价时代加预期拿地已经被不少亏损项目证明——这是风险较高的做法,只要新房售价还需要政府审批,那么,限价是否放松的不确定性一定存在,加预期的策略必须承担限价放松不达预期发生项目亏损的后果。

而不加预期拿不到地,会使自己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直至在市场中被消失,这又是很多房企不愿意看到的。基于此,加预期变成了房企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的策略。

下周牛田地块的出让结果,又是一次很好的检测加预期策略是否成为房企主流行为的机会。

好地头条
24小时热点

微信扫一扫

转发给好友 |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