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地网9月29日消息(研究员 颜景椿)日前,浙江省统计局发布长三角人口总量及分布特征、质量特征解读。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截至2020年末,长三角常住人口总量达2.35亿人,人口总量大,密度高,约等于每6个中国人就有1个住在长三角。
从人口分布和流向来看,过去10年,长三角区域人口总量激增,其中江苏省人口规模居首,浙江省人口增量超千万,达1014万人,位列长三角区域第一,人口年均增速为1.72%,远高于上海、江苏和安徽。
人口向都市圈核心区聚集的趋势愈发明显,杭州、苏州、合肥、上海、宁波、金华、南京、无锡等8个市人口增速远高于长三角平均水平。
从人口结构和质量来看,在人口老龄化等背景下,长三角区域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人口总抚养比总体低于50%,仍处于人口红利期,表明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若以此标准判断,长三角地区人口红利尚存。
这其中,浙江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最高,为67.9%,又以杭州为41市之首,达70.1%。
具体来看,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人口数量激增,相当于多出一座新一线城市的人口
长三角常住人口比2010年增加1961万人,年均增长0.87%,增幅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0.53%)。10年前,北京市常住人口为1961万,长三角地区10年来增加的人口与此相当。
2、江苏人口规模稳居第一,浙江人口增量最大
三省一市常住人口中,江苏居第一,浙江反超安徽居第二。10年来,浙江和江苏分别增加1014万和609万人,占长三角人口总增量的51.7%和31.0%,其中,浙江人口年均增速为1.72%,远高于上海、江苏和安徽。安徽人口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流动更趋活跃,浙江外来人口数量最庞大
普查数据显示,三省一市常住人口中,浙江流动人口最多,达2556万人,10年增长37.3%,其中6成多来自外省(1619万人)。
上海常住人口中,外省来沪人口达1048万,占42.1%。江苏有流动人口2366万人,10年增长51.1%,其中4成多来自外省(1031万人)。安徽流动人口规模(1387万人)为三省一市中最小,但增速最快,10年增长144.6%,其中88.8%为省内流动。
4、人口向都市圈核心区域高度集聚,杭州跻身千万级行列
从长三角41个地级及以上市的常住人口规模看,上海、苏州、杭州超过1000万人级,位居前三,温州、宁波、合肥、南京、徐州紧随其后,均超过900万人,前8个市合计占长三角人口总量的4成以上,逐步呈“一核多副”城市格局。
18个市的人口规模超过500万人级,其中江苏7席、浙江7席、安徽3席,与2010年相比,增加常州、嘉兴和绍兴等3个市。杭州人口规模反超温州升至前三,跻身千万级行列,宁波、合肥反超南京和徐州升至前六。

5、41市人口增减继续分化,空间分布的非均衡程度显化
核心区域人口规模大,增幅也较大,外围区域人口规模相对小,而增幅也相对小。
41市中,常住人口增加的有28个,其中人口增量超过100万的有杭州、苏州、合肥、上海等8个市,这8个市常住人口规模合计达9216万人,10年共增加人口1518万,年均增长1.82%,远高于长三角平均增速(0.87%),增量合计占长三角人口增量的77%,增量最多的杭州,10年增加323万人,年均增长3.21%。
有22个市的人口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13个市为负增长,主要位于长三角的外围区域。

6、年龄结构呈“少老双升、老化加剧”态势
一是少儿人口占比上升,安徽少儿系数高于全国平均。2020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均比2010年上升,其中江苏上升幅度最大,浙江上升幅度最小。从绝对水平看,上海少儿系数最低,而安徽则高于全国平均。
二是老年人口占比延续上升态势,上海老化速度最快。无论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还是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看,上海远高于其他三省,而浙江低于其他三省,也低于全国平均。与2010年相比,三省一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上海,其上升幅度最大。
三是劳动力资源丰富,浙江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最高。据普查公报数据测算,长三角地区劳动力资源总量仍充足,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保持在1.52亿以上,略低于2010年的1.53亿,占总人口的64.5%,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其中,浙江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最高,为67.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5个百分点,列全国第3位,比上海、江苏、安徽分别高1.1、4.9和5.9个百分点。
41市中,有半数市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杭州比重达70.1%,居41市之首。


长三角地区15-59岁人口占比超过全国平均的TOP20市(%)
7、人口总抚养比上升,浙江人口红利优势明显
一是各地少儿抚养比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江苏和安徽上升幅度最大。至2020年,安徽少儿抚养比最高,高于全国平均,上海、浙江、江苏则低于全国平均。
二是各地老年抚养比上升幅度均较大。上海和江苏上升幅度最大。浙江老年抚养比低于全国平均,明显低于上海、江苏和安徽。
三是人口总抚养比明显上升,总体仍低于50%。浙江、上海、江苏人口总抚养比小于50%,明显低于全国平均,但安徽大于50%。有研究指出,人口总抚养比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红利期,表示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经济发展。若以此标准判断,长三角地区人口红利尚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