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地块一:余杭经开区,产业部分高要求,需谨慎评估商业部分的价值
地块二:未来科技城,快销可高周转,需谨慎网签限制
需求释放:1月或迎来规模推地
文/好地网研究员 徐路加
今年,杭州土地出让的热潮,从年初持续到了现在。
而临近年底,杭州市政府控出让总量的动作,或将11月份的土地热度推向新的高潮。
据好地网监测,截止到10月底,杭州全市已成交土地出让金达2561.8亿元,超过上海的2391.9亿元,再度位列全国第一。
在此背景下,最后两个月,杭州的供地闸门将收紧,杭州市区挂牌中的涉宅地仅有2宗,这2宗地也或是今年市区可出让的最后2宗涉宅地。
而据好地网了解,仍有较多房企在杭州尚未完成年度拿地指标,在抢占2020年度投资末班车的驱动力下,各家房企对这两宗地块“虎视眈眈”。
在僧多肉少的情况下,如何控制风险,在竞拍出价时控制好适可而止的度,或将成为11月份两宗地块拿地测算的关键命题。
11月两宗地块的基本情况——
地块指标情况表


2020/11/24拟出让地块分布(来源:好地大数据)
地块一:余杭经开区,产业部分高要求,需谨慎评估商业部分的价值
本月24日将出让的商住地,位于余杭经开区,总出让面积223亩,体量大,总起价达24亿元。
但该宗地块的挑战也是不容小觑,商业商务面积达到14.15万方(41%),其中自持达到6万方,还有严苛的产业监管要求,否则将最高面临2.5亿元的罚款,对房企考验不小。

地块航拍(来源:好地大数据)
余杭经开区拟出让地块各业态组成

好地研究院分析,本宗地块业态复杂,住宅部分体量大、要求高,需谨慎评估商业部分的价值,难点或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售商办达到8.15万方,去化有一定压力
8.15万方的可售商办,是本地块的最大难点。若非有真实产业导入赋能,短期内变现存在较大难度,加预期拿地风险较大。
从整个杭州市场考虑:
据好地研究院统计,今年前10月,杭州市区出让的商业地块,总可建面积达到518万方,加上商住地的商业商务部分,总建面超过620万方。
但杭州市区今年成交的写字楼、商业、酒店式公寓面积仅188万方。
尽管增加的620万方商业商务面积中,含有一部分酒店、商场等非售面积,但总体库存仍在明显增加。
特别是2018年4月“限酒令”的出台,相对畅销的小户型酒店式公寓不再,300方以上的公寓产品,除了滨江、钱江新城这样的核心区域,其他区域都在积压,供应远大于需求。

以地块所处的余杭经开区分析:
需求端:余杭经开区处于G60科创大走廊与城东智造大走廊交汇处,未来发展向好。但目前处于市场培育期,短期内去化有一定压力。
销售端:未来竞品较多。地块1公里范围内,以荷禹路为轴,板块内近两年已出让地块商业商务面积达到23.8万方,均未上市。
2、地块竞拍要求高
为实现板块高标准建设,政府方对导入的产业、商业也做了要求,否则最高面临2.5亿元罚款。
产业上,高能级企业达到5家;商业上,运营方也需为上市公司或其成员企业,且引进不少于10家自有的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品牌”。
另外,地块除了8.15万方的商务,还需自持4.7万方的商业和1.3万方的酒店。
3、需要较大资金沉淀
项目体量大,需要较大资金沉淀,自持的4.7万方商业和1.3万方酒店,即使不计算地价,仅建安和装修就需沉淀资金6亿以上资金。
而住宅部分,销售应该没问题。目前周边在售的新鸥鹏杭州第三城和中天汀洲映月两个项目,新房售价仍在20800元/㎡,需要摇号。本次出让地块新房售价涨了1200元/㎡,达到22000元/㎡,但是能否快销,尚需市场检验。
地块二:未来科技城,快销可高周转,需谨慎网签限制
11月24日拟出让的另一宗地块为纯宅地,位于余杭区未来科技城,地铁三号线终点站——绿汀路站西北角。

未来科技城拟出让地块及今年已出让地块分布(来源:好地大数据)
来看看今年前10月杭州市区纯宅地的市场表现:
据好地研究院测算,商住比例小于10%的涉宅地,以限价销售,平均预期利润率仅5%(不含临安区);
未来科技城今年已出让3宗宅地,平均预期销售利润率仅2.4%。
可以预计,24日出让地块竞争也将十分激烈,预计继续挑战极限利润。
基于有明确的限价和货值天花板,具有快销预期的纯宅地,以低利润率拿地,在杭州人口持续快速流入,市场具备较强承接能力下,总体风险仍然可控。这也是扩规模房企即使微亏,仍坚决拿地的重要原因。
好地研究院认为,限房价严格区域,加预期拿地不再,房企只能通过控制成本、增加车位配比、底商等方式增加部分利润。
这样具备快销可高周转预期的地块,风险点主要在于:
①高周转快回款最终能否实现,这是最主要的。毕竟,杭州对于新房均价的把控一直存在。
像本地块,新房均价达到37710元/㎡,一旦预售证不能如期发放,将增加各项成本,并打乱房企拿地节奏。
②超配车位、增加地下储藏室等提高货值的策略,能否高效去化。
需求释放:1月或迎来规模推地
回溯2018年以来杭州推地节奏,尽管年度土地出让金位居全国第一,但仍可以看到每年四季度的“刹车”动作——四季度推地均有明显下降。
而在四季度踩刹车后,在12月份集中挂牌,在下一年度的1月份成交,则成为杭州每年推地的惯用策略。
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房企在年底前拿不到地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政府下一年度的指标完成奠定基础。
据好地网了解,目前具有较多地块已基本成熟,具备出让条件,后续可较快推出。
预计12月份挂牌、1月份出让的地块将不少,各房企可联系好地网提前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