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宁波海曙区国土空间总规公示

好地网5月25日消息(研究员 孙航海)今天,《宁波市海曙区分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众征求意见稿)公开公示。


海曙区地属宁绍平原,地势总体西南高、东北低,溪河盘旋,地形复杂。


一、规划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海曙区全域,包括9个街道、7个镇、1个乡。


规划期限:2021-2035年,规划基年为2020年,近期到202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二、目标定位与愿景


(1)目标定位: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


分4个小目标:现代都市枢纽门户区、千年甬城文化核心区、数字经济创新先锋区、共同富裕实践样板区。


计划到2025年常住人口115万,城镇化率91%;到2035年常住人口125万,城镇化率92%。


(2)发展策略


服务战略,打造枢纽新门户:服务国家战略,依托空铁一体宁波枢纽,引导区域要素集聚,提高服务能级,打造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开放枢纽门户。


文化为魂,焕发城乡新活力:文化力是海曙的最强竞争力。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区,凸显“一城山水、千年书香”的区域特色。


三创驱动,重塑平台新格局:“创新、创意、创质”三创驱动,优化区内创新要素布局,聚力建设宁波枢纽、宁波罗城、姚江两岸、月塘东等重大平台,打造江南翠柏里等创新街区。


零碳共富,打造两山新场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域联动、零碳共富,切实维护生物多样性,建设四明山自然博物公园,打造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整体智治,建设和美新城乡:突出全民共享,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多元需求,倾力打造“专曙幸福”新城乡,建设共同富裕样板区。


三、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1)区域协同发展


强化枢纽牵引作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标准建设宁波枢纽,共建长三角世界级枢纽群; 完善宁波枢纽集疏运体系,强化枢纽对周边区域的服务能力。


空港、海港双港联动,提升城市能级:发展枢纽经济,培育宁波都市发展新动力源。宁波枢纽的空港与宁波舟山港的海港双港联动,共同提升城市硬核力量,服务国家战略。


联动周边区域,实现空间协同发展:北向联动江北区,高品质建设姚江两岸; 东向联动勤州区,共建奉化江时尚走廊;南向联动奉化区,共建宁波枢纽;西向联动余姚市、奉化区,共建浙东唐诗文化带。


生态共保联治,文化共荣自信:坚持生态优先,维育姚江-杭甬运河生态廊道,甬江-奉化江-四明山-峡州生态廊道等大区域生态廊道。坚持文化自信,积极推进“海丝”申遗工作,融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浙东唐诗之路建设。


(2)总体格局:


打造“山水相拥人文城、一城四片大花园”的总体国土格局。


山水相拥人文城:城乡空间沿水发展,彰显山水特色、人文底蕴。


滨江发展带:沿奉化江、姚江形成高品质滨江发展带。


沿河发展轴:沿沿山干河、西塘河、南塘河、中塘河、千丈镜河形成骨架水环。


一城四片大花园:


一城:中心城区(海曙片)。


四片:中心城区(海曙片)内的千年罗城、空铁新城、姚江南岸、月塘东四大片区,推动城市能级全面跃升。


大花园:以四明山片区为载体,打造两山转换和共同富裕示范地。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


(3)城镇空间与城区布局


1村镇体系


构建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一般村镇村体系。




2中心体系


城市主中心:三江口(海曙片区),是市级主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商业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功能。


城市副中心:姚江两岸(海曙片区),为市级综合型副中心,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姚江文创区


宁波枢纽,为市级专业型副中心,打造长三角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动力源。

片区中心:新星、丁家、集士港、月塘东、布政、郭江。



3产业空间


热带雨林,优化创新生态:以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生态、创新空间作为区域强大的创新支撑,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条“双创”孵化体系打造江南翠柏里等热带雨林式创新街区。


四大片区,做强现代服务业:以全市服务业发展先行区、长三角南翼现代服务经济核心区为目标,聚力宁波罗城、宁波枢纽、姚江南岸、月塘东等高能级平台做优现代商贸、现代金融两大主导产业,做强科技服务、港航服务两大支柱产业,做精临空商务、专业服务、运动健康、文创旅游四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具有海曙特色的“224”现代服务业体系。


提升平台,稳定制造产业空间:以全国时尚经济发展典范区、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领先区、浙江省智能制造产业引领区为目标,着力打造“125”海曙制造业现代特色产业体系,构筑“1+12”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




四、综合交通


(1)做强交通枢纽门户,完善多元对外交通体系


航空系统:

完善标社机场航线航点网络,全面提高空港国际服务功能。推动铁路宁波西站和标社机场协同建设,打造空铁一体枢纽。


铁路体系:

在现状萧甬铁路、杭甬客专、甬台温铁路的基础上,北向布局通苏嘉甬高铁、沪甬(跨杭州湾)高铁、杭甬城际,南向布局甬台温高铁,锚固宁波西站和宁波站双枢纽功能,实现长三角主要城市2小时通达。


高速公路体系:

打造“半环+两射”高速公路网,畅通对外快速联系。“半环”为绕城高速,联系舟山、台州、温州方向,“两射”分别为联系杭州方向的杭甬高速、联系金华方向的甬金高速。


(2)提升城市交通功能,打造绿色高效综合交通体系


城市道路网络:

构建由骨架干路和主干路形成的“十八横十七纵”的路网框架,强化区内区外便捷联系,支撑海曙对全市域的快速辐射。


轨道交通网络:

打造由“快线+普线”组成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推动海曙与城市其他主要片区、枢纽直连直通,实现三江片1小时通勤圈。


绿色慢行网络:

以姚江、奉化江、塘河沿线绿带为骨架,商业集聚区、历史文化街区等步行优先区为补充,四明山区域登山步道网络为特色完善慢行网络。


好地头条
24小时热点

微信扫一扫

转发给好友 |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