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地网2月28日消息(研究员 孙航海)日前,《湖州市辖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发布。
《规划》统筹优化市域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规划形成“一主两副、公共中脊、两廊三片、组团联动”的总体空间结构,提升湖州市辖区国土空间品质和治理效能。
规划范围:1565平方公里,吴兴、南浔行政辖区范围。规划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一、湖州市辖区现状概况
湖州市辖区位于太湖南岸,地处苏浙交界处,包括吴兴、南浔两个行政单元及省级南太湖新区,共辖14个乡镇15个街道,行政辖区总面积1565平方公里。
辖区有着“两山一水七分田”的自然地理格局,有着“双溪夹流、城踞其会”的城市格局,还有浙“百里青山半入城”的磅礴之势。市区西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北部、东部为水乡平原,地势平坦、水网纵横。

湖州市辖区山水格局图
二、规划目标策略
1、总体目标
对标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明确的“专业性全球城市”职能定位,聚焦“六个新湖州”奋斗目标,高质量建成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实现城市能级显著提升,上海大都市圈西翼枢纽门户和长三角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全面建成,创成“在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国际化全域旅游目的地,成为“重要窗口”先行市和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先行区。
2、分阶段目标
分目标1:至2025年
专业性全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市能级和辐射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完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形成;滨湖山水文化彰显,滨湖花园城市魅力显著提升;初步建成绿色共富的先行区,初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创新驱动的绿色经济的比重明显提升,产业更具升级活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成为长三角地区新兴的交通枢纽门户城市。
分目标2:至2035年
全面建成专业性全球城市,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拥有国际知名度和区域影响力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成为彰显太湖山水特色的国际化滨湖休闲名城;成为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示范城市和全域乡村振兴典范;成为创新驱动的绿色智造之都和绿色发展标杆区;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和现代物流中心。
分目标3:至2050年
成为具有国际美誉度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底蕴丰厚富有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具有国际范、江南韵、湖州味的美丽宜居家园;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绿色智造基地和创新创意之城;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国际休闲度假地成为东部地区国家级交通枢纽和上海大都市圈西翼门户。
3、发展战略
绿色发展:保护优先,守住安全底线,严格控制国土开发强度;突出生态,打造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园区、绿色生活;聚焦美丽,打造长三角世界级休闲度假中心花园的滨湖名片。
创新发展:深度融入宁杭生态经济带、G60科创走廊和沪湖绿色智造廊道等创新廊道;着力培育高教园区、“创谷”平台、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产业;提升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创新动能,努力成为长三角科技创新联盟的重要一环。
开放发展:坚持融沪入杭、启皖接苏、环湖协同,畅通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一体化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杭州大都市区和环太湖世界级湖区。

湖州市区在长三角重大发展走廊的位置
协调发展:坚持集约节约,有保有压,优化配置发展空间;坚持面向未来,优地优用,适度预留发展空间;坚持城乡统筹,绿色共富,推动北部滨湖带特色化、中部城市带集约化、南部山林水乡带精致化。
共享发展:聚焦效率,提升城市能级,推动产业经济优质高效;聚焦民生,提升服务品质,建设“高品质生活、低成本创业”之城;聚焦文化,传承家园精神,充分彰显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张力。
三、空间格局优化
构建“一主两副、公共中脊、两廊三片、组团联动”的总体空间结构。
一主:湖州主城区;两副:吴兴城区和南浔城区;公共中脊:串联中心城区的东西向公共综合服务轴带;两廊:天目山-升山-太湖生态绿廊、织里东-南西生态绿廊;三片:西部山林生态片、北部滨湖淡港片、南部水乡田园片;组团联动:协同打造东林-埭溪、和孚-菱湖、南浔-双林-练市等互补共生的城镇群。

湖州市辖区国土空间格局
(1)优化市辖区城镇体系布局
做大中心城区,推动“一湾极化“,培育练市、织里两个省级试点小城市,做强溪、菱湖、双林三个重点镇,做精妙西、和孚、善琏、东林、道场、千金和石淙镇,与周边重点镇组团发展。

湖州市辖区镇村体系规划图
(2)优化形成集约高效的“1+4”产业平台体系
一个省级新区:省级南太湖新区。四大工业平台:湖州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吴兴经济开发区、南浔经济开发区、南浔智能机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3) 打造面向未来的“4+3”现代服务体系
四个生产性服务平台:湖州高铁站周边、南太湖未来城、吴兴中央商务区、南浔上合区。三个旅游服务平台:湖州老城区、湖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南浔老城区。
四、综合交通规划
1、构建“东西互通、南北互联”的十字综合运输通道
构建“一环八射”的城际走廊,以“轨道上的湖州”为引领,全面融入长三角现代交通网络。

城际走廊布局图
2、打造“通江达海、多式联运”的世界级内河枢纽港
重点打造湖嘉申线与杭湖锡线水运大通道,强化腹地辐射,打通铁路货运大通道。
3、建立“轨道成网、高快互通”的城乡快速路网
规划形成4条约120km城市轨道。规划形成含国省道、快速路、结构性主干路在内的“八横七纵”城镇群快速干道。

市辖区综合交通规划图
4、织密“城乡互联、文景共融”的慢行绿道网络
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建设可联通城乡、覆盖景点景区及重要公共空间的慢行绿道网,塑造湖州特色绿道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