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口“十四五”规划发布,新增人口将重点去这些板块

好地网6月25日消息(研究员 颜景椿)日前,杭州市发改委发布《杭州市人口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下简称《规划》),从人口规划角度,展现了杭州未来谋篇。

作为人口流入大市,杭州新增人口未来会在哪些重点板块发展?这将直接影响房企的布局。

首先来看,到2025年,杭州市将有多少常住人口?

对此,《规划》提出了低、中、高三种增速预测,结果分别为1342万人、1370万人、1423万人,取中间值的1370万人,比2020年的1196.5万人增长173.5万人,年均增速约2.8%,其中城市人口总量将突破1100万,达到超大城市标准。

而事实上,仅2020年一年,杭州市常住人口数量就从2019年的1036万人增至1196.5万人,增长了160.5万,相比于2019年55.4万人的增量翻了接近3倍,增速也居过去5年之最。

可见,未来五年173.5万人的人口增量估计还相对保守,预计实际增量可能会更多。

这些新杭州人,都将去往哪里?

综合杭州发改委的这篇征求意见稿,可以得出的结果是,“一核九星”是总体格局,高素质人才是重点增长人群,交通、产业是影响人口流向最关键的因素。

一、“一核九星”的超大城市空间格局,人口将向“九星”外溢

去年年底,杭州首次提出要构建“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的空间格局,“一核”即城市核心区“九星”即九个“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将引导城市核心区过度密集区块人口向郊区新城疏散、城市新流入人口向郊区新城集聚。

上个月,杭州发布《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详细描绘了“一核九星”的格局,九大郊区新城由滨江、萧山、余杭、钱塘、临平、临安、富阳、桐庐和建德板块、淳安组成。

事实上,人口从核心区的外溢过程已经开始了,《规划》中提到:2020年,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六大主城区常住人口占比为34.03%,较2015年下降2.9个百分点;萧山、余杭、富阳、临安、钱塘新区五大新区常住人口占比为55.71%,较2015年上升6.1个百分点,人口分布主要呈现向五大新区集聚的特征。

《规划》指出,要推进城市发展核心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钱塘、萧山、余杭、临平、富阳、临安等地疏解,不仅如此,还将以“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为轴线,吸引人口沿江域集聚,构建生态资源与人口发展的动态平衡体系。

在这一总体布局之下,交通、产业、配套资源向这些区域倾斜,从而提升地区的人口吸引能力,预计未来“以上城、拱墅、西湖构建的城市发展核心区常住人口总量将稳定在当前水平,但占比下降;滨江、钱塘、余杭、临平、萧山、富阳、临安常住人口和占比同步上升。

在人口流入的比例方面,预计高素质人才将是重点人群。

二、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加大,高学历素质人群将带来巨大购房需求

2020年,杭州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3.6万人,这是杭州连续第三年人才净流入率保持全国第一,《规划》中也明确指出:“杭州市人口增长动力已经转变,由自然增长推动转向城市间的人口迁移推动增长”。

“十四五”时期,杭州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将迈入产业升级与人口结构优化实现同频共振的阶段,将创建最优人才生态城市,通过招才引智,不断推动高学历素质人口积聚,为此将采取“全球英才杭聚工程”、“专项人才引育计划”、“青年人才引育计划”等一系列行动。

随着高学历素质、高收入的人群涌入,“九星”的购房需求将大增。与此同时,良好的交通条件、优质的产业平台,将是影响板块人口流入的关键。

三、TOD开发模式&产业优势双重叠加,这些区块将是亮点

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人口流入的倾向、交通的便捷程度、产业的发展态势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规划》提出,将大力推进TOD开发模式,引导人口向交通廊道和枢纽节点集聚,并强调产业平台对人口的聚集能力。

当交通和产业的双重优势叠加,区域的人才吸引力将会大大增强,从而进一步促进区域获取优势资源,形成良性循环,如今的九大郊区新城之中,诸如杭州云城、三江汇就是这样的“明星板块”。

杭州云城未来通勤网

交通方面,在2022年亚运会前,杭州将形成“10条轨道普线+1条轨道快线+2条市域线”共计13条线路,总长度达516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实现十城区全覆盖;

产业方面,杭州将形成城西科创大走廊人口集聚带,重点聚集导向分布在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以及杭州云城

钱塘区、三江汇未来城市实践区两大新兴人口发展集聚区;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紫金港数字信息产业平台、钱塘区航空航天产业平台、钱塘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等多个产业平台人口聚集点。

可以想见,这些未来都是吸纳人口的重要板块。


好地头条
24小时热点

微信扫一扫

转发给好友 |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