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地网6月24日消息(研究员 邬愉波)临近7月,按照计划,杭州第二批集中供应地块近期就要来了。
相比第二批有哪些地块,房企更关心的一个问题,恐怕是,土拍规则有变化吗?
在第一次集中供地前,市场关注点在于竞自持是否会取消?在供地之后,对第二批的预期关注点在于:1、是否试点竞品质?2、是否取消勾地制度。
目前,第二批集中供地将试点竞品质地块的消息在市场上时有出现,但目前没有正式的官方文件。至于勾地制度,取消的可能性小,但提高勾地保证金的可能性较大。
而第二批集中供地,会不会由自持改移交呢?本月建德桐庐淳安的挂牌文件中,我们看到了些许变化。
一、本月挂牌地块,全不竞自持了!
6月,是杭州市区一、二批集中供地间隙,为土地市场上新的只有建德市、淳安县、桐庐县三县市。
据好地大数据,杭州三县市从去年7月份开始,挂牌涉宅地均采“限地价、竞自持”的出让方式。直到本月成交的2宗地块,依旧采取此种出让方式。
而本月挂牌的4宗涉宅地(3宗位于淳安县,1宗位于桐庐县,建德市暂无挂牌),则全线改为“当竞买人报价达到上限价格时,转入竞无偿移交人才房程序”。其中,淳安县2宗地块在今天刚刚挂牌。
4宗县市挂牌地块率先转竞人才房,是否意味着杭州的自持规则有望松动?即将到来的第二批集中供地,值得期待。
本月杭州三县市挂牌涉宅地指标

二、杭州自持压力有多大?
自持一事备受关注,是因为房企苦“自持”久矣。
在土地市场,杭州属于高能级的安全城市,正因此,即使踩着盈亏平衡线,甚至“账都算不过来”,依然不乏房企前赴后继为能在杭州“抢”下一宗地而努力。
伴随市场的热度高涨,自持比例亦节节攀升。
5月7-8日结束竞拍的杭州首批地块,一大特点就是自持比例大幅上升。
57宗地块,41宗自持,扣除2宗租赁用地后,自持地块占比高达74.5%;涉及27家房企,最高自持比例为40%,平均自持比例9.3%,自持面积总计66.6万㎡。
这个结果,带来两大影响:
①市场供应影响:
66.6万㎡的自持,以100㎡一套来计,意味着市场要少6660套商品房供应。
什么概念呢?数据显示,去年杭州市区共计成交住宅11.8万套,也就是说,杭州首批土拍因自持而减少的市场供应占去年总成交量的5.6%;
② 给房企带来长期的资金沉淀与负担
按地价算,66.6万㎡的自持,拿地金额为116.8亿元,若按限价计算成货值,为216.3亿元。
根据规定,自持房产不得转让,不得抵押,意味着房企的资金需长期沉淀,只能通过漫长的出租运营来收回,将是相当沉重的负担。
杭州首批集中供地拿地房企自持沉淀资金一览

注:标红房企拿地均有自持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