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期两天的两天集中出让,除了一大堆地价、自持创新高的数字之外,直接的结果是所有出让项目平均预期利润率陷入实际的亏损之中,市场高烧不退?怎么办?
推出降温措施势在必行,而交易制度的改革,是降温的举措之一。
【回顾->5.7首日点评:集中供地起到了什么效果?】
核心提要:
一、缘何百家争鸣?
二、第二天更热
三、勾地5000万封顶带来了高杠杆率
四、如何降温?
好地网5月9日消息(研究员 徐路加)昨天,杭州迎来余杭、临平、富阳、临安区集中出让。25宗地块总建面381.5万方,成交总价461.5亿元。其中有17宗地块竞报自持,总自持面积27.5万方。
值得关注的是华润拿下绿汀路TOD地块,代价极高,溢价率封顶并自持4%(2.7万方),111.6亿的拿地额,是首批集中出让中唯一一宗上百亿的地块。
另外,中骏则时隔两年再次在杭州拿地,以自持4%抢下鼎湖未来社区地块,拿地额也达到91亿元。
(点击看大图)
总体来看,热度延续。但仅过了一天,市场出现了新变化:拿地房企从第一天的高度集中,转向第二天百家争鸣。
首先,地块数量比首日少了10宗,但拿地房企仅少了一家,拿地明显分散。
虽然当天拿地金额前三的华润、中骏、华景川合计金额244.7亿元,占到53%,比首日的51%还上升了2个百分点,不过3家房企合计才拿4宗,相比前一天前三拿了12宗,拿地数量明显减少了三分之二。
一、缘何百家争鸣?
7日共21家房企拿地,融信、融创、滨江均拿地3宗以上。而8日20家拿地房企,只有宋都、西房、中天3家首日也有拿地,且只有一家拿地2宗以上,拿地呈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除了华润、中骏拿高难度的大体量地块外,8日拿地房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①区域深耕:
如地上、中天、西房、银城等此前就深耕临安或在地块周边已有项目;宋都、众安、杭房在富春此前也有布局;华景川则企业总部就在临平北,华元地块南侧即为其北城芳满庭项目。
如之前点评分析,8日拿地房企仍然选择在深耕区域守擂。在深耕区域共拿地10宗,拿地金额120.4亿元(不含华景川富阳地块),如果剔除绿汀路、鼎湖地块,占8日当天出让金的46.5%,区域深耕拿地依旧是主力。
②外拓:温州时代、大华等已入杭房企,则分别外拓至临安、富阳,且均以自持代价;
另外,华景川也新入富阳,拿下富春湾新城商住地。
③首入:正荣是首批集中出让期间唯一一家首入杭州房企,以自持9%竞得青山湖科技城宅地。
各个区域拿地房企情况(注:加粗为本次跨区域拿地房企)
好地研究院认为,房企百家争鸣,可以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1、市场份额高的企业在这三区布局少。
8日出让地块的3个区域,此前拿地房企就较为分散,而7日的拿地前三名,在这三个区域的布局本来就极少或者没有。
2、首日挤出效应。首批地块,是今年仅有可年内形成销售回款地块,在首日土拍中,因为竞争白热化,在原有房企强势深耕守擂下,一些拿不到地的饥渴房企只好涌向房企深耕数量不多的临安等地。
3、绿城缺席。一季度绿城光在富阳就拿了4宗地,占富阳总成交金额的63.3%,昨天没有拿地,给了更多房企上车机会。
二、第二天更热
在杭州,拿地集中度提高,实质是热度上升的一个标志,那么第二天拿地分散的情况下,热度有否下降?
好地研究院从三个指标来衡量——
1、自持比例升高
若剔除车辆段、公租房3宗指向性较高、底价成交的地块后计算,8日17宗达自持的地块,总自持面积27.5万方,平均自持比例仍然达到8.07%,显著高于去年的1.18%(同区域)。
特别是临安地块,10宗地块达自持,总自持面积12.47万方,已经超过临安之前4年时间内的9宗达自持地块总自持面积(9.1万方),平均自持比例达到21.6%。
2、地价创新高
以8日出让的13宗纯宅地,相同新房限价下有较好对比的5个板块,也大幅创新高,与7日表现一致。
若将自持部分地价按可售住宅地价的6折计算,地价平均上涨26.6%,超过7日的17%。
3、典型宅地利润下降
好地研究院选取两宗典型地块,来看房企的盈利压力。
①富春湾新城6号地块。成交楼面价9644元/㎡,自持22%。若将自持部分地价按可售住宅地价6折计算,实际地价达到11513元/㎡,按18800元/㎡的限价销售,常规产品设置下,预期利润率-2.24%。还有1.8万方自持住宅需要资金沉淀。
②滨湖新区单元G-R21-01地块。自持比例高达40%,面积达到3.43万方,仅计算土地、建安成本,就将沉淀资金6.1个亿;即使以上限毛坯价格销售,将利润部分补贴后,自持成本还将达4.3亿元,而自持部分通过租赁很难获利。
基于以上分析,好地研究院认为,首次集中供地下,整体市场热度较去年又有明显升温,特别是两天累计自持面积66万方,平均自持比例达9.36%,可售部分几乎无利润的情况下,房企资金压力陡增。
三、勾地5000万封顶带来了高杠杆率
两天的土拍结果显示:集中供地下,热度并未降低。而且第二天比第一天更热。
这与集中供地的初衷有相当大的距离,集中供地的本意是想通过集中推出大量地块,房企在资金压力下,报名地块减少,竞争弱化。
而此预想的结果,在杭州并未实现,据好地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本批次地块报名房企数量平均达到15家以上,城区地块大部分超过30家,远超去年平均的9.6家/宗。
究其原因,勾地制度下保证金5000万封顶,带来的高杠杆率,完全对冲了集中供地给房企带来的资金压力。部分房企可以同时报名30家地块,好地研究院测算,如果全部勾地,57宗地的保证金为25.4亿元,如果没有勾地制度,按照起拍价20%的保证金缴纳的话,需要187亿元。
25.4亿做成了187亿的事情,这相当于用了7.4倍的杠杆,如果对应起拍价934.7亿元,相当于36.8倍的杠杆。
改革勾地制度,是目前市场呼声较为强烈的。即使按照浙江省统一的20%的保证金,也可以让杠杆率从目前的36.8倍下降到5倍。
四、如何降温?
市场过热除了房企之间陷入恶性竞争外,更为重要的是在没有利润或者亏损的情况下,房屋质量难以保证,从而损害广大购房者的利益。
那么仅仅提高保证金,能否降低热度?
从报名阶段资金压力来看,按照首批地块平均16.3亿元的起价,20%的保证金,平均需要3.3亿/宗,是勾地金的6倍以上。如果继续同时参拍30宗,保证金则从15亿上升到近百亿,这对于大部分房企是难以承受的。
但杭州市场容量大、活跃房企上百家,仅取消勾地,20%的保证金,也处于最低要求,对市场热度降温有限。
以宁波为例,没有勾地免参拍保证金政策,保证金要求也为20%,且出让制度与杭州具有较大相似性。双限以来,市场热度与杭州基本同步,地价仍在走高,利润率也持续走低。
市场回归理性,或仍需要进一步调控,以长三角范围内后续集中供地的几个城市来看:
①上海此前一般地块保证金为20%+授权价全冻资,超出起价,特别是采用招拍挂复合方式,“评分制”下实际上一般房企较难参与,即使地价不设上限,去年的平均溢价率仅12%,远低于杭州的23%;首批集中供地冻资要求改为20%保证金+110%冻资,并执行一次性报价(延续招挂复合,入围的房企将进行一次性报价,最接近平均价的将成为最终结果得主),不再价高者得,参拍方式与苏州接近,且严格限制马甲,更将助于市场回归理性。
②南京不同地块保证金要求不一,首批地块为20%-50%,热点区域为50%,且部分地块要求一个月内付清全部土地成交价款。
拍到最高限价位置,进行摇号确定得主,普遍给房企留有一定利润空间,且房企没有自持的资金压力。
③嘉兴保证金要求为50%,要求较高。以5月20日集中供地为例,仅出让的13宗地块,全部参与保证金就要求45亿元。
如果按照嘉兴的办法,50%的保证金制度仅仅参与主城区13宗地块,就需要152.7亿的保证金,对市场的热度将起到降温作用。
目前杭州实行的限房价竞地价,这个制度的不足在于只限房价不限实际地价,这是造成目前市场不平衡(房企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根源,即使在严格的上海市场,也是要想办法限制实际地价,摇号或者接近平均价确定得主的做法,就是实际限制了地价,从而保证了项目的利润。
当然,仅仅依靠提高保证金,并不能完全有效地降低当前土地市场的狂热程度,要真正有效降温,需要一整套复合的举措,核心是补掉不限地价的交易制度缺陷,实行限房价限地价保合理利润。
但整体来说,改革需要个过程,提高保证金比例是目前最简易也有一定效果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