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控制性(以下简称“江心洲”)详细规划(修编)25日起在南京市规划局进行批前公示。


根据新版规划,江心洲岛近一半面积进行城市建设开发,纬七路沿线将成为岛上的“新街口”,四号线二期将在岛上设站。

江心洲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15.21平方公里。从用地现状上看,已建和在建的城市建设用地为298.28公顷,占总用地的19.61%,用地构成以道路交通设施用地、居住用地、研发产业用地、绿地广场用地以及公共设施用地为主。目前岛上还有村庄建设用地约93.75公顷,占总用地的6.16%。此外,非建设用地及已平整待建设用地约1129.31公顷,占总用地的74.23%,用地以农林用地、生态绿地以及水域为主。

土地利用现状图
根据这新一版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江心洲岛的开发接下来将全面拉开框架。修编后的控详明确,岛上总用地约1521.34公顷,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94.97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45.68%。其中,居住用地213.35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59.21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41.63公顷,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71.85公顷,公用设施用地57.69公顷,绿地与广场用地51.24公顷。规划非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826.37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54.32%。江心洲的规划要求控制城市建设规模,保护生态基底,适当保留乡村风貌。从发展规模上看,江心洲规划总建筑面积约740万平方米;规划常住人口约为11万人。

土地利用规划图
江心洲的规划目标是延续现有功能定位,立足南京拥江发展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发展战略,依托河西新城,衔接江北新区,发展集生态环保、信息科技、文化旅游、现代都市服务、生态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科技城,低碳智慧岛”。

规划结构图
从整体空间布局上看,江心洲将规划形成“一链、一廊、四轴、五岛、四中心”的空间结构:
一链是指整个江心洲岛边缘的生态绿链;
一廊是指联系整个生态科技岛内部承担快速公共交通作用的廊道。记者从规划图上看到,这一整体南北走向的廊道和江心洲规划的有轨电车线路走向基本一致;
四轴是指联系河西新城和江北新区的重要轴线,包括青奥公园轴、纬七路地铁轴、文化港湾轴和智慧江畔轴;
五岛是指划分五个岛内主要功能片区,分别是低碳体验岛、科技发展岛、综合服务岛、文化创意岛和休闲旅游岛;
四中心则是指科技发展中心、综合服务中心、文化休闲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
在产业布局上,江心洲将形成一生态环保产业、信息科技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为支柱,现代都市型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其中,生态环保产业集聚区主要布局在汉中路过江通道沿线、纬七路以北的环岛西路沿线;信息科技产业主要布局在洲中纬七路两侧;文化旅游产业主要布局在洲头洲尾等环境资源较好的区域;现代都市型服务业主要布局在中新大道沿线交通条件较好的区域。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如今江心洲岛上住宅开发正如火如荼,不少市民关心学校、商业等生活配套何时跟上。这份修编后的规划指出,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江心洲的地区级中心规划在纬七路两侧,以科研设计、商务办公、生态公园等功能为主,形成地区性研发、商贸中新。全岛设置3处居住社区中心,设置12个基层社区中心。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将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建设。在教育设施方面,江心洲将设置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学6所、幼儿园11所。
中小学教育设施规划图
在交通系统方面,江心洲规划了“两快六主十三次”的道路网络结构,两快是指纬七路和长江五桥,六主是指汉中西路过江通道、绿水街、利民路、青奥北路、中新大道和环岛西路。

道路系统规划图
在公共交通方面,岛上的地铁包括有地铁10号线(已运营,设有江心洲站)、地铁4号线二期(规划中,十三五期间将建)、地铁13号线(远期规划中,预留设站)。值得一提的是,江心洲将打造覆盖全岛的相对独立的慢性路网,系统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这一慢行系统将覆盖堤顶路、林荫路和滨河步道等。在综合防灾规划上,江心洲岛的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堤顶路

林荫路

滨河步道
未来的江心洲你期待吗?
赶紧点个zan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