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地网4月15日消息(研究员 孙航海)日前,《宁波市江北区绕城内编制单元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
江北区绕城内编制单元位于宁波中心城区西北侧,西北靠翠屏山,南面姚江、甬江,总体上形成枕山滨江的地理格局。
规划范围包括外滩、文教、洪塘、庄桥、甬江、孔浦、前江7个街道和慈城镇绕城高速以内区域,总面积约108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示意图
国土空间开发建设现状:“三田一水六分地”。

国土空间用地现状图
一、目标定位
1、总体定位
落实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绕城内编制单元“城市化优势地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创智和美城区”的传导要求,明确绕城内编制单元的发展目标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精致城区样板。
2、功能定位
创新创业都市经济核心区;国际人文魅力客厅承载区;和美宜居幸福生活实践区;智慧生态现代治理标杆区。
3、发展规模
落实区级总规对于人口和建设用地的分解。规划常住人口54.2万人,城镇化率98%。
用地规模落实国家、省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严守粮食安全,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底线思维,存量优先,实现开发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4、发展策略
动能升级,强化功能牵引;特色彰显,突出街道指引;产业提质,注重分类施策;系统提效,推动存量更新;服务完善,强化单元管控。
二、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构建“两心三带、五片多区块”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两心”:三江口核心区、姚江北岸副中心。
“三带”:姚江-甬江滨江魅力带、环绕城生态带、沿北环融合带。
“五片”:拥江活力片、产城提质片、北郊都市农业片、魅力山水片、潜力发展片。
“多区块”:湾头区块、谢家-天水区块、永红区块、文创港区块、甬江科创区江北区块、甬江城市更新区块、洪塘城市更新区块、庄桥城市更新区块、前洋投创区块、新兴产业园区块、轨道TOD综合开发区块、荪湖区块。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村庄分级分类:
分级:形成中心村-一般村的村庄分级体系。中心村3个, 一般村30个。
分类:差异化引导乡村振兴,将全域村庄分为集聚建设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和整治提升类村庄四类。其中,集聚建设类村庄1个,整治提升类村庄3个,特色保护类村庄4个,城郊融合类村庄25个。
划定村庄建设边界:
将城镇开发边界外相对集中的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及因村庄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划入村庄建设边界。
村庄建设边界是规划期内相对集中开展村庄建设的空间范围,应引导乡村建设向村庄建设边界内集聚;村庄建设边界内应优先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需求;涉及新增用地的农村村民住宅,一般不在村庄建设边界外选址。

三、支撑体系
1、综合交通体系: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系统。
高速公路:绕城高速
快速路:公园大道(暂名)、宁波大道(暂名)、机场北路、九龙大道、世纪大道、北环西路-北环东路
城镇道路:荣吉西路、云飞路、江北大道、邵渡路-环城北路、通途路、大庆北路等。
轨道交通:轨道2号线、3号线、4号线、 5号线、 6号线、7号线、8号线、10号线等。

综合交通规划图
2、公共服务体系
形成“一主一副多点”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一主”为三江口市级公共服务中心;“一副”为姚江北岸区级综合性公共服务中心;“多点”为7个街道级公共服务中心。

3、市政防灾体系
市政:建立城乡统筹、安全优质、节约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给水工程:供水量足质优,完善管网建设,建成覆盖全域、统一供给的生活用水供水管网。
排水工程:建设雨、污分流制为主的排水体制,完善排水管网系统,提升污水集中收集率。
供电工程:优化电力设施布局,提升配电网的坚强程度和冗余度,提高电网受电、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燃气工程:建设城乡一体化供气管网,管网无法覆盖的区域采用储配站、供应站和集中配送液化石油气相结合的方式过渡。
环卫工程: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70%,资源化利用率100%。
防灾:建立预防为主、平灾结合、健全稳固的防灾减灾体系。
防洪排涝: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排水防涝能力与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要求更加匹配,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抗震避灾: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提升防震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消防体系:构建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体系,建立布局合理、因地制宜、全面覆盖的区域消防服务网络。
地灾防控: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高,地质灾害风险明显降低,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划定详细规划单元
综合考虑行政管理范围、地理空间要素、用地权属边界和现有详细规划编制基础等因素,共划分26个详细规划编制单元。
城镇单元21个,乡村单元5个。

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划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