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地研究院:2022年土拍市场5个挑战

核心提要

挑战1:何时民企拿地将回暖?

挑战2:国企一支独秀能支撑多久?

挑战3:土拍市场何时回暖?

挑战4:大量三四线城市卖房难,怎么办?

挑战5:美联储加息,影响几何?

文/好地研究院 徐路加

2021年,是房地产市场跌宕起伏的一年。

好地研究院回顾总结,有4个关键词:

①“集中供地”——不仅是列入试点的22个城市,也不止主动跟进城市,对全国各城市的土地供应节奏产生了深远影响。短期来看,加剧了城市和板块间的冷热分化;也对房企城市研判、资金统筹安排提出了更高要求。

②“暴雷”——今年下半年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危机全面爆发,可以说是地产行业的一次金融危机。头部房企频频暴雷,或许还只是上半场,债务偿还峰值尚未到

③“两个转向”——

一是行情的转向,以二批次集中供地为代表,从上半年的持续高涨行情急速冷冻,流拍、撤销频现,新房成交也呈现断崖式下跌;

二是政策的转向,伴随行情的起伏,调控从上半年的“打压”到年末暖风频吹。

④“国进民退”——严格资金监管、行情的快速转冷下,民企普遍躺平;下半年的国央企、地方平台拿地占比大幅提升。

4个关键词背后,反映出的是维持5年多以来的普涨行情趋势已经打破。

而新一年房地产市场,还将面临诸多挑战。

挑战1:何时民企拿地将回暖?

房地产行业具有重资产、大资金的属性,以及土地、房产作为优质抵押品的金融属性,负债经营有其必然性。

为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率,房企快周转、高杠杆运营,在过高的价格上涨预期下,风险持续累积,尤其是个别无序扩张而暴雷的民营企业。

监管层采取降热措施、主动收紧资金面,导致价格上涨预期被打破,避险情绪加剧,投资信心明显下降,由此在市场表现为民企全面“躺平”。

据好地研究院统计,以今年全国22个试点集中供地城市来看,民营企业拿地额从首批的48%下降至第二批的21.6%,第三批仍仅有22.5%,Top10排行榜中,民企从首批3席降至仅龙湖一家。

首批集中供地拿地民企拿地占比最高的杭州(79.5%),在第二批下降至仅21.8%,第三批即使参与度反弹,也仅37.5%。都属于近年来罕见的低谷。

尽管第三批地杭州市显著提升拿地利润空间,并且重启了勾地减轻参拍阶段资金压力,但是参拍民企数量还仅首批的1/3;

在此背景下,央行及地方维持房地产稳定政策不断出现,相关部门也频频表示金融市场将继续为房地产提供融资渠道,积极满足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和金融形成良性循环。

预判:

本轮对高杠杆的民企伤害程度较大,岁末年初又面临着工程款支付、信用债兑付以及春节前后回款较少的压力,第一季度要回暖困难重重,第二季度开始,如果销售端回款正常与持续的话,民企拿地有望明显复苏与反弹,尤其是在杭州深圳这些本身行情较好的城市。 

挑战2:国企一支独秀能支撑多久?

与民企相反的是,下行期国资企业加快了拿地步伐。仍以22个集中供地城市为例,从第二批起,国资企业拿地额占比均大幅提升。

国资企业拿地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中海、中国铁建为代表的央企,由于资金实力强、杠杠率低、融资成本低的优势,主动拿地,比例大幅提升。在集中供地中,中海从首批的115.5亿(占比1.11%),到第二批快速提升至644.7亿(占比10.38%,排名第一)。

而另一类是被迫托底的地方城投类国企。即使在房地产市场高度活跃的苏州,三批次地方平台拿地额占比达到了67%(多为底价);广州第三批地方平台占比也高达65%。

浙江省内其他如绍兴、温州、湖州等,这些上半年普涨的城市,下半年城投类国资企业也频频出手。

市场若持续下行,除了民企躺平外,国资企业还能继续大规模拿地吗?

城投平台拿地本身就因为避免流拍的无奈行为,是较难持久的,而央企国企则有自己的投资节奏与拿地限度。

2021年三批次拿地金额top10房企

预判:

如果民企拿地在今年第二季度还不能回暖,央企国企拿地逐渐饱和,预计将失去去年三四季度的凶猛势头。中海可以成为国企拿地持续性与否的重要观察对象。

挑战3:土拍市场何时回暖?

全国400万亿的资产规模,每年15万亿的新房成交额,8万亿以上的土地出让金,房地产领域体量巨大,产业链长。而且房地产行业对经济增长、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给地方财政带来的财力支撑作用强,其平稳健康发展对整个经济与社会都至关重要。

而下半年,流拍、撤销频现,如何保障土地成功出让已是不小难题。

据好地研究院监测——

集中供地的22城,二批次高达34%地块流拍(或撤销),48%地块底价;

浙江来看,三季度涉及总起价366亿的涉宅地未成功出让,为近几年新高;四季度除了杭州、宁波两批次集中供地,浙江的总供应地块数量同比下降了66%,陷入冰冻。

如何重启土地市场景气度?各地方正加快落实“因城施策”:

目前仅极少数城市可以只降地价就解决。比如深圳,第三批降地价,拿地利润率高达20%,吸引了较多外来房企参拍;比如杭州,土地端让利,拿地预期销售利润率提升至8.5%,房企积极参与,参拍房企达到50余家;

但大部分城市,即使大幅降地价,仍在底价成交。即使如南京,房企的关注板块还在持续缩小。

更多城市,在土地端,除了降地价,还在其他方面调整——

比如宁波第三批,启用了预申请制度来防止流拍;另外,供地结构也以主城为主,共15宗涉宅地中,有9宗位于鄞州区;

比如长春,第三批基本就不再供应常规住宅地块。

预判:

好地研究院认为,接下来哪些城市的土地市场景气度能够优先提升,重点需要观察新房库存和去化周期变化情况。

实际上,经历二批次开始的大面积流拍,部分城市的土地供应是在缩减的,那么随着前期库存明显下降,这些城市未来将重获房企关注。

挑战4:大量三四线城市卖房难,怎么办?

只有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游。上半年的“买房热”,正在变为“卖房难”,尤其是三四线城市。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商品住宅销售额虽小幅反弹,环比上涨15.99%,但仍仅为6月份的6成左右。

即使是人口持续流入的浙江,下半年整体月均成交量平均降幅达38.7%,如嘉兴仅为上半年的一半。

为促进新房销售,比如黑龙江,首个以省级层面提出了多措并举促销、落实购房补贴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市场预期等的扶持政策出台,尽管快速撤回,仍体现了救市决心;吉林省也提出明年要推动房地产市场运行再稳健一点,包括落实购房补贴和贷款贴息、鼓励各类群体购房等。

目前已有南通海安、广东东莞、河南新乡、广西南宁、河北保定、湖北荆门等10余个城市在11-12月出台人才补贴、限购放松、契税补贴、购房补贴等政策支持楼市发展。

除了以上政策层面吹暖风,从历史来看,刺激购房需求的还包括旧城改造,城区配套建设吸引农村人口进城置业等。

但大量三四线城市的困境在于一方面房价已经处于高位,另一方面人口还在持续流出,市场承接力下降。

预判:

本轮房价上涨的预期已经被打破,简单的购房补贴、优惠政策还不足以重构置业信心,短期卖房难的困境或较难改善。相对较弱的地市与县市,市场不景气时间更加拉长,甚至不排除今年整年都去化缓慢。

挑战5:美联储加息,影响几何?

除了房地产市场调整自身,别忘了我们还身处疫情影响的特殊时期。

当大规模财政刺激和宽松货币政策的短期刺激作用消失之后,全球通胀正愈演愈烈,加拿大央行、新西兰央行、韩国央行已率先宣布加息。

美联储公布2021年度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例会,承认“通胀超过2%已经有一段日子”。会议公布的资料显示,18位委员均预期将从2022年开始加息,其中有12名委员认为至少将加息三次。

疫情缓解后,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收紧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目前中国并未收水,并且在12月降息、降准来释放流动性。

但从历史来看,美国加息,将带来资本外流,投资放缓,货币政策空间将受到束缚,对楼市的支持也不会有想象的那么强。

预判:
美联储收水,国内是否加息应对,这也影响了国内货币金融政策走向,给房地产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好地头条
24小时热点

微信扫一扫

转发给好友 |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