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杭州发布交通强国,浙江先行。上个月,作为首批国家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的浙江,公布了交通强国建设“浙江方案”。在这份包括建设“十大千亿”和“百大百亿”等重大工程在内的规划中,杭州的分量举足轻重。
就在今天(5月29日)下午,杭州正式发出动员令——要把握历史机遇、大抓交通建设,努力成为交通强国的“重要窗口”。
对此,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在会上明确提出要奋力推动杭州交通来一个历史性大跨越!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和“风向标”。建设交通强国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大抓交通建设对当前杭州来说,更是有着特别意义——
这是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确保“两战全胜”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发展都市经济、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持续打造幸福示范标杆城市的内在要求。
杭州八大国家级综合运输通道
杭州要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首先要创新理念,目标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交通体系。“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是要基于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实践,形成面向世界、引领未来、适度超前的交通发展理念,为交通强国建设探索新路。”会上,周江勇结合大量实例,阐释了要重点把握的五个关系:“通”和“达”“线”和“面”“内”和“外”“快”和“慢”“建”和“治”。
把握好“通”和“达”的关系。随着城市规模持续扩大、经济活动更加频繁、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仅仅实现“通”是不够的,必须在“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达”的文章,努力实现从“直通”到“直达”的跨越,以不断满足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周江勇举了一个例子:“从城西科创大走廊到萧山机场,地铁建好后‘通’的目标就实现了,但可达性和体验感较差,按照3号线换乘1号线方式,中间需要停靠39个站点,乘坐的时间需要1小时44分钟,所以这就需要专门修一条快线,来解决‘达’的问题。”——而西站与机场直达快线开通后,共11个站点,用时仅45分钟,可节约1个小时。
把握好“线”和“面”的关系。杭州正进入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发展阶段,以轨道交通为导向、以职住平衡为目标,依托重要站点建设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新平台,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地铁+小镇”的TOD模式、“高铁+新城”的站城一体模式、“郊铁+组团”的卫星城模式等三种模式。
把握好“内”和“外”的关系。必须坚持内部循环与外部联动衔接,立足全市域、提速都市圈、联通长三角、面向全世界,大幅提升各圈层交通水平。内部循环,关键在多网融合、高效运转。重点是加快铁路、轨道、公路、港航、管道、邮政等各种交通方式由相对独立发展向一体融合发展转变,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景观大道、滨水绿道、黄金水道、过江通道“六道统筹”,努力形成市域、城区两个“1小时交通圈”。外部联动,关键在做强枢纽、快速直达。重点是强化机场空港的亚太门户功能,积极推进大湾区“两个三角形”高速高铁双回路建设,全面融入浙江大通道建设,建立与都市圈伙伴城市的大运量便捷化通道,加快建成三个“123”交通圈。
把握好“快”和“慢”的关系。周江勇说,现代化大都市既需要快节奏,也需要慢生活。抓交通建设,“快”是主要目标,但“快”不是唯一目标,必须厘清城市快速交通与慢行交通的相互关系及不同尺度下的适用性,做到宜快则快、宜慢则慢、快慢相宜。要在全力推进快速交通系统建设的同时,持续抓好市域绿道网建设,将西湖、西溪等重点片区打造成为慢行示范区,全面建成1000公里的钱塘江沿江绿道,打造世界一流的公共自行车骑行专用道路体系和环湖沿河沿山城乡绿道网络,实现70%城市建成区5分钟可达绿道网。“我们要通过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人放慢脚步,放下包袱,放松心情,享受品质生活,与地球好好约会。”
把握好“建”和“治”的关系。打造世界一流的交通,不仅要有一流的硬件设施,更要有一流的治理水平。“建”和“治”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建”是“治”的基础,但“治”又反作用于“建”。“治”得好,交通的效率提高了,就可以少“建”一些。“治”得不好,即使“建”得再多,也解决不了问题。要坚持建治并重、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提升,率先实现换乘地铁站“数字公交”全覆盖,全面推行信号智能控制、泊车智能诱导、无感支付、无感安检等智慧服务,实现交通出行“一掌通用、一码通行”,全面打造“出行即服务”智慧交通新模式。
周江勇还提出了“一中心、三朵云”的概念。即依托城市大脑,建设数字交通体系——“一中心”就是构建城市大脑综合交通指挥中心,“三朵云”是指重大交通工程云、综合交通数字化监管云、综合交通出行服务云,全要素整合各类交通数据,分层级推出交通数字驾驶舱,构建实时在线的交通运行智能化指挥体系。
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这次会上,还下发了《交通网规划》《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按照2022年、2025年、2035年、2050年四个时间节点作出全面部署。
今年到2022年是杭州亚运会筹备的冲刺期,也是出阶段性成果的关键期。“我们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奋力推动杭州交通来一个历史性大跨越。”会上,周江勇明确提出杭州五个“高水平”的要求。
他强调,要紧紧抓住杭州亚运会这一展示“重要窗口”的重要窗口期,确保在亚运会前完成新建总里程552公里快速路和高速路、400公里轨道交通、350公里铁路和水陆空三大枢纽工程,打赢“5433”交通大会战。在此基础上,结合“十四五”规划,积极谋划、全力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开启杭州“亚运会、大都市、现代化”的新征程。
➤高水平打造“轨道上的杭州”
以14个亚运交通配套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轨道交通三期建设,全面形成“10条轨道普线+1条轨道快线+2条市域线”共计13条线路、总长度516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加快推进湖杭铁路、杭温铁路等高速铁路建设。
谋划杭州都市区市域(郊)铁路网建设,统筹推进轨道交通四期的规划建设,充分利用既有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实现全域城区化、区区通地铁。积极审慎谋划超级高铁系统布局和高速磁浮客运网络。
到2025年,新建及改建轨道网里程800公里,总里程达1250公里,基本建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互补的轨道交通体系。
➤高水平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以运河二通道、杭州铁路西站枢纽、萧山机场T4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等水陆空三大枢纽工程为引领,加快推进江东站、富阳西站、桐庐东站等高铁枢纽建设。
加快建成萧山机场亿人次级国际枢纽和全国航空快件中心,把航空物流培育成为新的增长点。
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货运枢纽体系,形成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社区服务站三级货运枢纽体系。
到2025年,实现综合客运枢纽平均5分钟换乘、中心城区30分钟进机场和高铁站,铁水货运量占比从13%增加到40%。
➤高水平打造广域辐射的综合道路网络
加快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二绕)、临金高速、千黄高速、沪杭甬高速杭州市区段、杭绍甬智慧高速、杭淳开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杭州中环等城市快速路建设,实现村村建成“四好农村路”,形成以智慧高速、快速路为骨架,国省道、主次干路为支撑,农村公路和支路为基础的四通八达、城乡融合的道路网体系。
到2025年,建成高速公路46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100公里,快速路里程达到464公里,建成高品质“四好农村路”500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世界一流城市水平。
➤高水平打造世界级内河航运体系
把复兴内河航运作为重要任务,全面推进国家级主干航运、省级高级航道和旅游专用航运建设,形成客运并举、水陆联动、通江达海、干支衔接的内河航道体系。
以京杭运河二通道建设为契机,扩容提升航道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水上旅游集散中心及梅城、运河新城、三江口区域等游艇基地,形成以“一江两河”(钱塘江、京杭运河、杭甬运河)、“一港十区”(杭州港、十个片区)的总体布局。
到2025年,全面建成国家三级航道总里程超320公里、四级航道485公里以上,水路货运量从1.18亿吨提高到3亿吨,全面打造千帆竞发的水上运输通道和如诗如画的水上旅游航线,重现江南黄金水道的繁华景象。
➤高水平打造辐射全球的快递物流体系
把发展世界一流的快递物流产业作为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的题中之义,切实推动交通优势向物流优势转化,以物流产业的发展检验交通建设的成色。
加快推进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大型物流园区建设,探索高铁快运、电商班列、地铁快递等新型运营模式,加快交通物流深度融合发展。
大力培育大型综合物流快递企业,推动共仓共配、共享运力、智能调度等新物流组织形式的发展。
抓住杭州创建浙江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的重大机遇,打造 “跨境电商现代物流中心”。
到2025年,全面建成辐射全球、畅达全国的物流运输体系,实现快货全国24小时内送达、全球72小时内送达。
改革创新——凝聚示范城市建设强大合力
“交通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们必须大胆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障碍,苦干实干抓紧干,把资源潜力充分激发出来,把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努力形成推进交通现代化的持续动力和坚强保证。”周江勇说,重点要解决四个问题——
着力解决“统”的问题,建立健全大交通管理体制,以大交通理念引领现代综合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强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的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建立全市域交通统一指挥中心,实现全市交通“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设施一张网、管理一张屏”。
着力解决“钱”的问题,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大市级财政统筹力度;用足用好政策红利;完善社会资本参与机制,鼓励采用基础设施项目资产证券化、PPP模式,积极探索“交通+资源”“交通+旅游”“交通+物流"等模式提升项目收益,打开交通建设资金的可持续来源通道。
着力解决“地”的问题,创新用地方式,充分利用用地审批权下放的试点机遇,抓紧交通项目用地报批,全面推广多层复合廊道建设,积极探索交通存量用地多功能复合,充分利用国家试点政策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积极推广瓜沥镇TOD公交中心站模式,推动土地利用模式从单一用地开发向混合用地开发转变。
着力解决“人”的问题,补齐交通人才短板,深入实施交通人才战略,深化交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更加开放的交通人才培养、评价、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交通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