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地网1月12日讯(研究员 干淑欢)昨天(1月11日),“中国小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复兴”论坛在杭州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圆正•启真酒店求是厅顺利召开。
这是2015年12月20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首场高水平国际性高峰论坛,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来的第一次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论坛。
政商学界专家云集 一次高规格的聚会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浙江省兰溪市人民政府、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华人学生学者联合会)联合主办,浙江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和七彩小镇(杭州)控股有限公司承办。
会议吸引到了众多重量级嘉宾,涵盖政、商、学界。包括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终生教授Niall Kirkwood、副教授王冰,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与设计学院院长王才强,及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马清运,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以及清华大学与浙江大学的专家,还有来自国内外高校的学生,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司、企业、高校等从事新型城镇化相关实务工作和研究工作的领导、专家和学者。
作为一次跨界的论坛,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分享经验,为“小城市如何实现大发展”献计献策。而兰溪,作为小城市的一个样本,素有“小上海”之称。在本次论坛中,成为各方专家学者的研究典型。

兰溪市市委书记朱瑞俊在会上发表致辞
金德水:小城镇 大机会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在开幕词中简要介绍了论坛的背景,认为: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演进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加快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城镇化孕育着巨大的机遇的同时,当然它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亟待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解决方案。国家已经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的就是规划。
小城市要大发展,必须考虑资源的利用分配、人口产业的聚集,必须因地制宜,走有特色的发展之路。而本次“中国小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复兴”的论坛恰逢其时,众多专家以及从事城镇化相关实务工作的第一实践者共同探讨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兰溪则为小城市复兴与发展的代表,一方面,兰溪三江交汇,水路发达,有小上海之称,1300年的历史奠定了历史文化积淀;另一方面,铁路建设中被边缘化和国企和集体企业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兰溪地位的下降。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
专题演讲:专家献策新型城镇化
本次论坛的重头戏,在于各界专家的学术分享与交流,对于中国小城市如何实现新型的城镇化之路,提出了各自独到的见解。
● 仇保兴:新型城镇化的七个可持续拓展
国务院参事、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先生在会议上被正式受聘为浙江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国务院参事、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
仇保兴用“城市发展的三角与三个里程碑”回答了主持人徐小卫(七彩小镇总经理)关于小城市人才流失、产业转型、转历史文化为竞争力的三个问题:
1、城市幸福度、城市财富、城市可持续性构成了城市发展的三个要素。
2、从城市规划学诞生以来,现代城镇化诞生以来,一百多年来,国际上的城市是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里程碑是田园城市,当时给小城市吸引了大量从工业文明大城市逃离出来的人口;
第二个里程碑就是二战以后以人口迁徙为契机的“新城运动”;
第三个里程碑是生态城市的倡导,小城市有绿色发展的优势,能够获得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加上人口、企业、学校等机构拥抱绿色,向小城市转移,三大趋势都奔向小城镇,就给小城镇带来机遇,也是现如今中国小城市的机遇。
仇保兴总结说,小城市的规划就要求我们的领导者要超越传统的模式,就是把可持续这个理念扩展到居住幸福的可持续、社会进步的可持续、景观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独特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历史文脉传承的可持续、二氧化碳减排的可持续,更重要的是对周边这些城市有强大的反磁力。
哈佛大学的学生现场提问仇保兴先生未来10到15年,中国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问题。仇保兴表示,首先,城市大规模土地开发应划上休止符,其次,针对无序开发产生的环境问题,应当聚焦绿色修复问题,最后,城市将走向内涵式的发展——可持续的税收增长的开发模式。
● 王才强:前瞻性规划与蓝绿系统建设的重要性
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与设计学院院长王才强教授以新加坡“花园中的城市”的案例出发,阐述绿色宜居城市是如何发展的,提出解决发展小城市和乡村生活的生产与变化的自然结合。并指出了城镇化过程中,除了前瞻性的规划,不需要引进大项目,低成本的蓝绿系统的建设对城市发展更有益处。

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与设计学院院长王才强
● 马清远:我的中国灿
南加州建筑学院的院长马清运教授的中国灿:以陕西蓝田、北京平谷的两个酒庄项目交流了15年的农村工作经验,用同时拥有“农村、文化、自然”三者的概念,诠释怎么把农业跟都市化直接短路,摒弃两者之间范式的思维。从新颖的角度指出,小城市发展也可以另辟蹊径。

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马清运
● Niall Kirkwood:乡镇改造,从“棕”到“绿”
哈佛大学Niall Kirkwood教授讲述了乡镇改造,从“棕”到“绿”,景观规划与设计在新世纪的挑战和策略。
Niall教授指出,中国城市规划的思路应当聚焦人口、资源分布不均的前提下,城乡如何统筹发展。明确了农村城市化的议题在于,如何完成人口迁移、食物供应,同时保持与自然的联系,以维持、凸显中国的这些城乡经济体和地区的特色。并提出,中国小城市的发展应当首要解决“后城市化”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而景观城市是城市规划一个非常好的思路,将从生物环境上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终身教授Niall Kirkwood
● 王冰:国际中小城市发展借鉴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房地产与建筑大环境专业学术主任王冰副教授发表了题为“国际小型城市发展策略”的演讲,分享了剑桥、弗莱堡及麻省另一个小城市的发展模式。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房地产与建筑大环境专业学术主任王冰副教授
● 张蔚文:昔日小上海 如何再创辉煌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蔚文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蔚文教授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兰溪的优势与条件,并指出,兰溪的企业家精神和自然精神是兰溪能够发展的内在条件。
兰溪的未来除了城市规划,经济建设上,要从历史的传承与国际视野从这两个点切入,在后国企时代再创兰溪的辉煌。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路教授

世界著名陶艺家李见深先生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建筑系主任吴越教授
三大项目签约兰溪 小城市发展获契机
在签约仪式上,兰溪市人民政府分别与浙江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新加坡盛裕集团以及七彩小镇(杭州)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一系列有关新型城镇化战略协议,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成为了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

签约现场
而对于兰溪这样一个小城市研究的典型样本,主办方更是设置了专门的论坛环节来讨论。

陶艺艺术家李见深提出,兰溪发展,应当注意细节,才能保持兰溪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质,而人才的聚集是兰溪最大的价值。
吴越教授十分赞同人才聚集对兰溪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小城市的发展需要高水准的、持续的、精耕细作的城市规划。
王冰教授则认为,兰溪的发展除了宏伟的蓝图,还需从短期着手,例如交通的规划,从细节做起。
Niall教授则表示了“怀旧情绪对城市规划以及农村改造产生偏差”的担忧。Niall教授认为,保持地方特色,并不是完全重现旧农村,重建必须要衔接过去的风貌加上现代的发展。在农村改造中“桃花源的文学上的想象”是必须避免的,必须明确农村到底要改造、修复的是什么。
对于新加坡经验,王才强教授还分享了一点经验,王教授指出,城镇化建设中应当重视社会力量:政府搭好发展的大框架,基层添砖加瓦。例如新加坡社区的花园,都是由社区里的居民一起建设的,尽管是一件小事,但是经过长远的累积,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肯定了兰溪历史文化的积淀的同时,王路教授表示,兰溪要发展,还需要创新来丰富的兰溪的内涵。
实际上,仇保兴博士也在专题演讲环节,对兰溪未来发展做出了五个重要的建议:山水交融、产业集聚、人文意境、绿色内涵、街区活力。
最后,兰溪市市长蔡艳女士总结了与会的收获,表达了对关注兰溪未来发展的各界人士的感谢,并展望兰溪未来发展。

兰溪市市长蔡艳

与会专家、学者、兰溪市领导、哈佛大学等高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