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地网5月25日消息(研究员 孙航海) 今天,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杭州市西湖区双浦单元详细规划(草案公示)》。
双浦单元位于西湖区南部,南临北支江、西与富阳区交界、北接西湖区转塘街道和杭州绕城高速,东到钱塘江。规划范围以双浦镇镇域范围为基础,东、南、西至双浦镇行政边界,北至杭州绕城高速一杭新景高速一袁浦路一洙泗路一象山路一灵凤街一灵龙路。用地总面积为70.62平方公里。
规划单元四至示意图
一、规划目标
科研创新中枢区——以“科技创新”为发展方向,发挥之江地区作为城西科创大走廊南翼联动区的中枢作用,聚焦基础科学、原研创新,完善“研一学一产一用”功能体系;
成果转化集聚区——以“创新集群”为产业方向,构建“研一学一产一用”完善的创新产业生态链条;
城乡共生引领区——以“三生融合”为特色营造,构建山水林田湖为骨架的蓝绿本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二、发展规模
人口规模:规划人口15.88万人。
用地规模:双浦单元规划总用地面积为7062.26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2251.46公顷。
三、用地布局
规划定位:以“江一山一湖一田”生态资源为基础,以原研创新及转化为主导,集多元居住、公共服务、休闲游憩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功能片区。
用地布局:以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作为指导,通过土地功能空间的优化,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及其他用地,突出近期建设的可操作性和远期发展的综合协调性,提高土地的潜在利用价值。
用地功能规划图
四、规划结构
规划构建“一带、三片、三组团”的城乡整体空间格局,形成“一芯、双轴、多片区”的单元布局结构:
“一带”:富春江-钱塘江生态景观带;
“三片”: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三大生态田园片区,即灵山-铜鉴湖、双浦沿江、长安沙岛;
“三组团”: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由自然或道路分隔、空间上相对独立的三大城市发展组团;
“一芯”:位于单元中部的公共服务中心和创新服务中心共同组成的地区城市活力芯;
“双轴”:科海路、袁浦路城市发展轴;
“多片区”:由主要交通干路划分形成的多个主题功能片区,包括科创型、智造型、生活型、服务型四类复合功能片区。
规划结构图
五、综合交通
规划充分研究现状,结合用地布局和功能的划分,对上位规划路网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形成适合于用地需求的路网系统。双浦单元内车行道路分快速路、一级主干路、二三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五级。
(1)城市快速路:“一横”,杭富沿江路-亚太快速路。
(2)城市一级主干路:洙泗路-铜鉴湖大道、科海路、军师路,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40~43.5米。
(3)城市二、三级主干路:“四横”,袁浦路、袁富路、周九路、周十二路;“三纵”,六号路、枫桦西路、小江路,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30~40米。
(4)城市次干路:“八横”,河山路、袁浦路(东段)、云浦路、夏铜街、周五路、周六路、周十一路、周十三路;“九纵”,灵龙路、象山路、铜鉴湖路、云泉路、板桥路、袁六路、良浮路、溪口路、新沙路,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24~30米。
(5)城市支路:主要是满足各功能片区内部联系要求及地块的交通出入,规划采用“小街区、密路网“模式,提高单元各组团中心区域及重要交通枢纽周边支路网密度。
道路交通规划图
六、蓝绿空间
规划形成“一芯多廊多节点”的绿地景观结构。
“一芯”:位于城市核心区的科学公园,集公共休闲游憩、公共服务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公园。
“多廊”:分别为沿三号浦、四号浦等形成11条生态廊道,联系城市与外围生态田园区,实现500米见廊。
“多节点”:为围绕绿廊以及在单元内较为均衡分布的17个社区公园,实现5分钟步行的100%覆盖。
综合运用道路防护绿带、沿河景观带、集中绿地、小区绿地等构建多样化的开放空间,以景观带、景观环串联景观节点,构建辐射面广、渗透性强的绿地景观网络。
蓝绿空间规划图
七、公共服务设施
单元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根据《杭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进行分级、分类配置。按照级别,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生活圈级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
(1)公共教育设施:规划1处高级中学。
(2)医疗卫生设施:规划保留省立同德医院之江院区,新增1处综合医院。
(3)文化活动设施:规划1处双浦文化中心。
(4)体育健身设施:规划1处双浦体育中心。
(5)社会福利设施:规划1处老年护理院。
生活圈级公共服务设施:
(1)基础教育设施:设置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初中、7所小学、17所幼儿园。
(2)其他生活圈级设施:单元共划分3个10-15分钟社区生活圈和13个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各生活圈内,按照“鼓励集中、兼顾分散”的方式进行合理布局。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