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3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支持统筹做地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下称“工作措施”)。3月30日,广州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与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印发《广州市支持统筹做地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
新做地政策主要包含“十条工作措施”+“1个工作方案”+“2个实施方案”组成,从开发模式、选定主体、资金来源、工作流程、保障机制等方面作出规定。
开发模式:做地与收储分离,重点旧改做地+开发一条龙
近年来,广州旧改主要由政府确定范围,再由村集体表决选择合作企业,而后续的拆迁、补偿、复建、融资等均由企业主导,即一二级联动模式,这样可获取整体收益最大化,但同时对企业资金管理也提出巨大挑战。
但新政策首次确认了土地整理前期工作与土地收储相分离的原则,独立开展征收补偿、土地平整等各项前期工作,做地完成形成净地后再移交政府收储,减轻了每个阶段市场主体的资金压力,也降低了旧改项目停滞的风险,有利于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针对重点城市更新片区,可将做地和土地开发建设一并通过公开招商选定做地主体。做地主体在完成前期的做地工作并缴纳土地出让金后,可以通过协议出让的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并进行开发建设。
做地主体:全资国企成绝对主力,民企入局难度大
广州旧改以往一直遵循“政府主导,鼓励市场参与”的原则,大部分旧改项目的市场主体都是民企。但由于近两年民企爆雷不断,导致多个旧改项目停滞影响民生。
新政策规定做地主体必须由政府认定,其中市级做地主体包括越秀集团、广州建筑、广州地铁、广州城投、广州交投、珠实集团、机场建投集团等;各区政府(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可认定或组建一至两家区属全资国企开展做地工作。
全资国企作为做地主体,可最大程度确保项目能稳步推进。而对于全资国企外的做地主体,新政策仅提到“条件成熟的其他做地主体需专题报市政府审定”。可见,民企以后参与做地工作难度之大。
做地资金:鼓励多种金融工具融资
除自筹资金外,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贷款、企业债、公司债等其他金融工具为做地主体融资;也鼓励社会机构设立做地专项基金,支持做地主体融资,通过多种金融工具有效拓宽资金来源。
好地研究院认为,做地与收储分离、做地主体必须为国企,强调了政府主导和平台统筹的新政策,借鉴了杭州模式,对比以往政策,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城市而言,有助于城市更新的有序开展和土地的高效利用,避免项目应资金链断裂停滞不前产生的社会问题。
对房企而言,尤其民企尽管以后再难以深入参与城市更新中去,但仍可在资金投入更少时间沉淀更短的招拍挂等市场,获取收储土地开发项目,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既是房企又是做地主体的越秀、珠实、城投等国企,或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对市场而言,政府掌握制定供地计划主动权,可更好根据市场情况对收储地块出让的体量、时间与价格等适时调整,更有利于稳定楼市。
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