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地网9月30日消息(研究员 孙航海)今天,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杭州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2021-2035年)》(草案)正式公示。
公示时间自2020年9月30日至2020年10月29日,共30天。
一、规划编制目的
深度践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打造更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交通服务体系,实现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产业的协调发展,支撑杭州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成为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窗口。
二、规划范围与年限
规划范围:杭州市域。
规划年限: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期限一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三、综合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
总体目标:以“国际门户枢纽、精彩公交都市、智慧绿行天堂”,为总体发展目标,构建面向国际、国内双循环,与主要城市群高效联系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引导城市交通绿色转型,提供人民满意的交通服务,支撑杭州千万级大都市可持续发展。
区域交通目标:“5511”对外客运时效:5小时覆盖全球一半消费者,实现全国主要城市群5小时互达、上海及长三角主要城市1小时互达、都市区主要城镇1小时互达。“123”快货物流时效:即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城市交通目标:市区公共交通(含轨道)出行比例达到35%以上,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公交和慢行)出行比例达到85%以上。中心城区轨道站点800米人口与岗位覆盖率从现状25%左右提升到65%以上,常规公交300米覆盖率从70%左右提升到80%以上。
战略一:门户枢纽提升
提档升级萧山国际机场成为国际门户枢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慧物流枢纽。构建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八大国家级综合运输通道,加强与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
战略二:区域网络快联
加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推动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与城市快速路网络一体化发展。
战略三:交通空间互动
协调交通与城市生活、生产、生态空间关系;依托客运枢纽提升生活空间品质;围绕交通走廊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倡绿色交通引导生态环境打造。
战略四:分区精准施策
结合城市各功能区发展要求,因地制宜提出差异化的交通设施配置要求及需求管理策略。
战略五:绿行都市营造
鼓励高效、集约、环保、低成本的交通出行方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打造良好的慢行出行环境,引导城市交通绿色转型;构建愉悦体验的高品质旅游交通服务。
战略六:智慧交通升级
推进数字交通设施建设,创新数字交通应用服务,促进交通治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数字化转型,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主要规划内容
1、区域交通系统规划
航空:将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打造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中心机场、国际枢纽机场和全国航空快件中心。
铁路:构建以杭州东站、杭州西站、杭州站、杭州南站、钱塘站为主的“五主多辅”铁路客运枢纽体系,形成一轴两翼多向的大型放射型枢纽。
公路:构建“一环五向十三射三连”高速公路网、“三纵两横两支”的国道网络体系以及“六纵四横五联”的省道网。
水运:加强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之间的海河联运,提升杭州港作为长三角南翼内河枢纽港地位;以钱塘江为中轴,构筑“一轴两翼”内河骨干航道网。
2、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公共交通: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和其它公共交通方式为辅助和补充,形成高品质、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交通体系。
慢行交通:建设更加便捷通畅的慢行路径与网络,营造舒适宜人的慢行设施与环境,打造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与综合交通体系相协调,与公共交通良好衔接的慢行交通系统。
道路交通:以城市快速路为主骨架,结合主次干路,形成功能明确、级配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系统;贯彻“窄马路、密路网”理念,优化道路网络布局和资源配置。
静态交通:科学引导小汽车发展,保障刚性停车需求,控制弹性停车需求,进一步推动停车市场化、产业化、智慧化发展。
货运交通:打造国家级、区域级、城市级三级物流枢纽体系,优化物流设施布局,完善城市配送网络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城市应急物流供给。
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规划图↓
完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补强东向廊道,畅通西向廊道,提升杭州区域竞争力;强化枢纽与城市重要功能中心耦合,引导多中心空间结构发展。
区域交通设施规划图↓
构建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为一体,内畅外达、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打造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杭州东站、杭州西站、杭州站、杭州南站、钱塘站等重大客运枢纽。
城市道路布局规划图↓
绕城快速路以内规划形成“四纵五横五连”的快速路网体系以及“七横九纵”的一级主干路网体系;绕城快速路以外规划形成“一环+五延三连”的快速路网以及“十三横二十三纵”的一级主干路网体系。
过江通道布局规划图↓
分段完善市区过江通道体系,支撑拥江发展,规划形成31处机动车跨江通道。
物流枢纽布局规划图↓
生产性物流设施向二绕转移,生活性物流设施向绕城快速路集中,城区重点完善末端配送网点;形成2个国家级物流枢纽、2个区域级物流枢纽和15个城市级物流枢纽组成的物流体系。
绿色智慧交通发展规划引导图↓
通过差异化策略引导杭州交通绿色智慧发展。
一类区为绿色智慧交通示范发展区,依托轨道和慢行提升交通发展水平,路网密度达到10km/km2以上,严格实行小汽车交通需求管理,探索未来新型交通模式;
二类区为绿色智慧交通优先发展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路网密度达到8km/km2以上,适度限制小汽车使用;
三类区为绿色智慧交通引导发展区,促进公共交通与小汽车交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