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地网4月7日消息(研究员 孙航海)近日,宁波市鄞州区自然资源对宁波市鄞州区主城北片区、主城南片区街道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23年)草案进行公示。
规划范围示意图
【主城北片区】
一、规划总则
1、现状概况
主城北片区以三江口和东部新城为核心,片区内河网水系纵横交错、绿廊空间串联成环,拥有东部新城生态走廊绿道、三江六岸绿道,拥有著名的人文景点“海上丝绸之路”和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发源地庆安会馆,和始建于唐代的浙东佛教四大丛林之一七塔禅寺。
该片区是宁波市、浙江省国际化城市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和“宁波城市封面”。根据七普人口数据,主城北片区2020年常住人口42.35万,城镇化率约91.6%,实现全年生产总值(GDP)共计451.08亿元,同比增长8.97%,一二三产业结构为0.6:14.9:84.5。
2、规划范围
鄞州区主城北片区共包含7个街道和1个乡镇全部行政区,总面积52.99平方公里。分别为福明街道、明楼街道、东胜街道、百丈街道、白鹤街道、东郊街道、东柳街道和邱隘镇。
3、规划期限
2021-2035年。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远期至2035年。
范围示意图
二、目标定位
1、规划定位
落实区级总规对主城北片区“城镇化优势地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品质江城”和“三个高品质城市中心”的格局传导,明确主城北片区的总体定位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核心,高品质宜居城区典范。
2、职能定位
全国港航贸易中心;区域金融商务中心;宁波行政文化中心;宜居生活幸福家园。
3、发展规模
落实区级总规对于人口和建设用地的分解。
主城北片区规划常住人口50.6万人,城镇化率99%。
用地规模落实国家、省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严守粮食安全,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底线思维,存量优先,实现开发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4、镇街定位
7个街道和邱隘镇的定位:
三、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北片区形成“两心两轴两带 四区多点共融”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两心"城市主中心--三江口、东部新城是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功能的核心承载地;
"两轴"沿中山路形成城市发展轴、沿东外环生态廊道形成郊野生态轴;
"两带"沿甬江形成时尚滨江休闲带,沿杭甬高速形成的中部科产城融合带;
"四区"人文宜居生活区、高能级服务集聚区、城市核心拓展区、生态田园区;
"多点"形成多个街镇组团中心,在福明街道形成片区中心。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强化城镇村体系结构:
城镇村体系图
四、支撑体系
1、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
围绕基础交通设施的体系化、品质化、低碳化、智慧化发展,全面建成绿色、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
对外交通主要依托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打造高效对外交通体系。
铁路:范围内有杭甬铁路、甬台温铁路、沪甬高铁、杭甬城际、甬舟铁路、甬金高铁、通苏嘉甬高铁及联络线等铁路线路。
轨道交通:范围内有轨道1、3、4、5、6、7、9、10、11号线等9条轨道线。(以轨网公布为准)
高速公路:范围内有宁波绕城高速公路。
内部交通主要依托骨架干道及主干路形成“九横九纵”的主要干路网结构。
骨架干道:通途路(世纪大道以东)、环城南路、鄞州大道-福庆路(东钱湖段)、世纪大道、东外环路。
主干路:江南路、惊驾路-宁东路、中山路、百丈路、兴宁路、彩虹路-徐戎路、中兴路、福明路、海晏路、福庆路、盛梅路、、盛莫路、杭甬高速(远期调整为主干路)、通途路(世纪大道以西)。
综合交通规划图
2、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
重点提升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设施的服务效率和水平。主城北片区形成城镇15分钟生活圈和乡村生活圈两类圈层。
“学有优教”品质教育体系:提升高等教育,加强学位供给,促进义务教育均等化、优质化、多元化发展。
“文有悦享”文化体验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高标准建设各级文化设施。
“体有康达”全民运动体系:多级覆盖筑基础,共享开放促活力,普及全民健身设施,形成全龄友好、全民覆盖的健康网络。
“病有良医”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设施体系,构建全民覆盖、服务精准、韧性可持续的健康体系。
“老有颐养”养老服务体系:创新优化养老模式,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辐射高品质养老区域。
3、安全韧性的市政防灾体系
市政:建立区域统筹、安全优质、节约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给水工程:完善区域环网供水系统,保证供水安全,提高供水质量。
排水工程:高标准建设(修复)排水管网,构建韧性排水管网系统。
供电工程:推进电网建设,构建经济高效、绿色低碳、智能互动的智慧电网。
燃气工程:优化能源结构,完善燃气输配、储备和供应服务保障系统。
环卫工程:完善环卫设施建设,建成现代化环境卫生设施体系。
防灾:建立预防为主、资源共享、健全稳固的防灾减灾体系。
消防工程: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救援力量建设,完善消防安全体系。
五、规划传导
综合考虑行政管理范围、地理空间要素、用地权属边界和现有详细规划编制基础等因素,主城北片区主要划分成15个详细规划编制单元。
其中,14个城镇单元,1个乡村单元。
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划分图
【主城南片区】
一、规划总则
1、现状概况
主城南片区以南部新城为核心承载地,拥有纵横交错的河网水系,和院士公园、鄞州公园、滨江绿带等众多生态景观资源,拥有潘火桥蔡氏宗祠、宁波帮严氏建筑群、李惠利故居等众多历史文化积淀。该片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集中,人口密度大,是目前鄞州区城市化发展最为成熟的片区之一。
根据七普人口数据,主城南片区2020年常住人口51.07万,城镇化率约98.4%,实现全年生产总值(GDP)共计338.79亿元,同比增长13.28%,一二三产业结构为0.8:34.2:65.0。
2、规划范围
鄞州区主城南片区共包含5个街道全部行政区域,总面积约67.45平方公里。分别为钟公庙街道、中河街道、潘火街道、首南街道、下应街道。
3、规划期限
2021-2035年。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远期至2035年。
范围示意图
二、目标定位
1、规划定位
落实区级总规对主城南片区“城镇化优势地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品质江城”、“三个高品质城市中心”的格局传导,明确主城南片区的发展目标定位为:首善之区南部核心,卓越品质城区标杆。
2、职能定位
长三角科创策源高地;宁波商务活力中心;鄞州行政文化中心;宜业宜居智慧城区。
3、发展规模
落实区级总规对于人口和建设用地的分解。
主城南片区规划常住人口60万人,城镇化率约100%。
用地规模落实国家、省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严守粮食安全,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底线思维,存量优先,实现开发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4、镇街定位
5个街道的发展目标定位:
三、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南片区形成“一心两轴两带 三区多点共融”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一心”城市主中心--南部新城是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功能的核心承载地;
“两轴”以世纪大道和鄞县大道形成纵横两条城市发展轴;
“两带”沿奉化江形成亲水活力带,沿杭甬高速形成中部科产城融合带;
“三区”形成人文宜居生活区、中央活力创新区、产学融合智造区;
“多点”形成多个街道组团中心,在下应街道形成片区中心。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明确城村体系结构:
城镇体系规划图
四、支撑体系
1、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
围绕基础交通设施的体系化、品质化、低碳化、智慧化发展,全面建成绿色、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
对外交通:主要依托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及省道等,打造高效对外交通体系。
铁路:范围内有杭甬铁路、甬台温铁路、沪甬高铁、杭甬城际、甬舟铁路、甬金高铁、通苏嘉甬高铁及联络线等铁路线路。
轨道交通:范围内有轨道1、3、4、5、7、8、9、10、11、12号线等10条轨道线。以轨网公布为准)
高速公路:范围内有宁波绕城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
省道:范围内有203省道。
内部交通:主要依托骨架干道及主干路形成“十三横十纵”的主要干路网结构。
骨架干道:环城南路、鄞州大道、世纪大道、广德湖路。
主干路:中山路、百丈路、兴宁路、杭甬高速(远期调整为主干路)、四明路-金源路、鄞县大道、首南路、日丽路(钱湖路以东)、句章路、庆元大道、景江路、明光路、宁南路、天童路、钱湖路、福明路、金达路、福庆路、锁岚路。
综合交通规划图
2、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
重点提升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设施的服务效率和水平。主城南片区形成城市15分钟生活圈和产业社区生活圈两类圈层。
“学有优教”品质教育体系:提升高等教育,加强学位供给,促进义务教育均等化、优质化、多元化发展。
“文有悦享”文化体验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高标准建设各级文化设施。
“体有康达”全民运动体系:多级覆盖筑基础,共享开放促活力,普及全民健身设施,形成全龄友好、全民覆盖的健康网络。
“病有良医”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设施体系,构建全民覆盖、服务精准、韧性可持续的健康体系。
“老有颐养”养老服务体系:创新优化养老模式,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辐射高品质养老区域。
3、安全韧性的市政防灾体系
市政:构建绿色、智慧的现代化市政设施体系。
给水工程:完善区域环网供水系统,保证供水安全,提高供水质量
排水工程:高标准建设(修复)排水管网,构建韧性排水管网系统。
供电工程:优化电力设施的区域分布,构建经济高效、绿色低碳的智慧电网。
燃气工程:优化能源结构,完善燃气输配、储备和供应服务保障系统。
环卫工程:进一步完善环卫设施建设,建成现代化环境卫生设施体系。
防灾:打造安全、韧性的综合防御体系。
消防工程: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救援力量建设,完善消防安全体系。
五、规划传导
综合考虑行政管理范围、地理空间要素、用地权属边界和现有详细规划编制基础等因素,主城南片区主要划分成16个详细规划编制单元。
其中,14个城镇单元,2个乡村单元。
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划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