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目标
2、规划蓝图
3、湾区2022
1、建设目标
2、规划蓝图
3、湾区2022
文/好地产业讯 研究员 陆盈
5月28日,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正式对外发布。根据目标,力争到2035,杭州湾大湾区打造成为“绿色智慧和谐美丽的世界级现代化大湾区”。
视频剪辑/ 徐创
(视频大小100mb,时长6分26秒,建议在WiFi下播放)
附:频解说资料
在刚刚过去的5月2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正式对外发布。
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员主任孟刚指出:“统筹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是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四大’建设作为“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之一,是我省推进 “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大平台,也是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至此,继粤港澳大湾区之后,中国又一大湾区冉冉升起。
一、建设目标
根据目标,力争到2035,杭州湾大湾区打造成为“绿色智慧和谐美丽的世界级现代化大湾区”,成为“全国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根据建设行动计划,大湾区建设将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按照年均不超过7%的增幅保守估计,到2022年,湾区经济总量达到6万亿元以上,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47%以上。
第二阶段:到2035年,高水平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二、规划蓝图
根据规划,杭州湾大湾区总体布局为“一环、一带、一通道",即环杭州湾经济区、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
其中环杭州湾经济区,涵盖杭州、宁波、嘉兴、绍兴和湖州六大城市,为整个大湾区建设的龙头与核心,将构筑“一港、两极、三廊、四区"的空间格局,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一港":高水平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创自由贸易港。
“两极":增强杭州、宁波两大都市区辐射带动作用,带动环杭州湾经济区创新发展、开放发展、联动发展。
“三廊":以高新区、高教园、科技城为依托,加快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嘉兴G60科创大走廊。
“四区":谋划打造杭州江东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将新区建设成为产城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区。
交通是大湾区经济区的基础骨架与补充,根据规划,杭州湾大湾区将构建“三个1小时交通圈”。即:
到2022年,基本建成省域1小时交通圈、市域1小时交通圈和城区1小时交通圈;
到2035年,90%以上县(市)通高铁、有机场,在全国率先建成现代化的交通强省。
三、湾区2022
环杭州湾经济区,拥有浙江省68%的经济总量、55%的人口、78%的发明专利申请量、76%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8%的境内上市公司、75%的中国民营500强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沿海沿湾的杭州、宁波、嘉兴、绍兴、温州、台州六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79.8%,其中,除温台之外的湾区核心区生产总值占到全省的57.7%。
以环杭州湾经济区为核心的浙江省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逐渐转型升级,接下来,借助外力进行简单的产品生产时代已经过去。
正如,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的一位专家所说,“浙江经济发展到了今天,需要有一个更高层级的顶层设计来打破旧有的坛坛罐罐。”湾区就是目前看来最好的顶层设计。
在可预见的2022年,以杭州湾大湾区建设为契机,有望看到:
1.一个一体化发展的大湾区城市群;
2.一个与上海联动发展的杭州湾经济区。